看百鸟朝凤之后

2016-05-25  本文已影响24人  ragku

这是一部最近上映的电影,看到影片介绍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片火极有限,这样的题材放到艺术片的篮子里就好,会有少量的观众但肯定不会多。

影片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满满的一股乡土气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应该很难体会出什么感觉,在我农村老家那里,唢呐在白事上还是常用的,但是红事基本不再出现过,总的来说也算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只唢呐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

从影片开始的拜师学艺,对唢呐师父的尊重,到最后被洋队的冲击,游家班的四分五裂,这一门技艺在逐渐消亡,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不只唢呐,很多传统文化都承受不了这种冲击而土崩瓦解,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如果单纯死守一种落后的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传统,做不到与时俱进,也只是延迟消亡的时间罢了,到影片最后,焦临死卖牛也希望游能继续撑下去,可能只是作为自己唢呐传承的意志,但更多的只是愚昧,唢呐�如果找不到一些新的形式蜕变,终有一天还是会消失掉。

把传承这个话题拓展一下,唢呐经历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了什么?如果要让唢呐能继续传承下去,该怎么做?该不该标准化,大众化?

现在连接师礼都没有了

文化的入侵还表现在一个地方,以往对唢呐匠的尊重荡然无存,“尊师重道”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一些传统礼节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至少这些礼节的存在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共同的意志,是一种无形的约束,比如尊重老师,尊重医生。

过分的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这些陋习自然需要除去,联想到很重要的两点,第一,我们不知道我们一直推崇的是否是一种陋习,第二,我们不知道我们一直排斥的是否是另一种先进的表现。而这一切似乎没有一种标准的判定标准(或者某种学术界有,但是我不知道),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很主观的去认为。

今天看到一则笑话,小明考完试回家,拿起来了课外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在角落里看,然后被父亲痛斥了一番,你管钢铁是水炼成的还是火炼成的,你好好念好你的书就好了!

这样的笑话事实上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至少,我们该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