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后期的明朝,饥荒瘟疫,残忍的食人乐园,让中国消失了百分之

2020-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莫所染

自从建立王朝进入文明时代,4000余年的经历,明朝末年是我们经历过最冷的一个时代,正因为明朝末年极度的寒冷状态中生存,因此各种天灾在明朝末年空前绝后的聚集性的爆发了。根据邓拓先生统计,276年的历史发展中,全国发生的天灾1011次,平均每年发生3.7次,特别是在17世纪的明朝后期,聚集性的天灾,残忍无情,简直是人间炼狱般艰难险阻,大明朝的黎明百姓连一年安度都成了奢望,连一顿饱饭都成了梦想。

历史背景

很多学者认为由于17世纪的天气较为寒冷,是饥荒危机主要的爆发原因。气温的下降直接导致粮食生产量的降低,严重的打击着农业生产水平。以下数据足以说明当时的天气情况。

公元1621年,春天,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的地区,经历了长达连续40多天的冰雪天气。

公元1634年(崇祯六年)黄河冰冻,其坚如石。

公元1637年(崇祯九年)海南岛雪花飞扬,这雪竟然下了整整三天时间。

公元1641年(崇祯十三年)苏州桃花盛开的时间比正常晚了两个星期。

食人乐园

根据记录说,崇祯末年,灾荒频繁发生,很多地方几乎没有一年不遭灾的。我们都知道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它的发源地是陕北,因为这个地方灾荒严重,老百姓饥荒活不下去就选择了抗议。

这陕北的地方竟然一年未下过雨,树木早已枯荣,一开始人们争先恐后的以树皮小草为食,但这个东西味道究竟是不好,味道苦涩,哪怕只是吃了也只是活命,况且这东西人人都去吃,也有弹尽粮绝的那天。等他们把这些吃光之后,他们就开始去挖石头吃,此石头与我们常见的石头是有区别的,这个石头据说叫做青叶石,他的特点就是又腥又腻,两块就足可以饱腹,但是这毕竟是石头,人体是无能消化的,最后有很多人吃下此石头没几天就会腹胀而死。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甘心吃石头最后腹胀而死,所以他们的选择只有选择饿死或者做盗贼。在一个叫安塞城的地方,它的西边有一个粪场,每天都能看到幼童被抛弃在那里,有的幼童哭,有的幼童哭不出声了,有的幼童还在喊着找爸爸妈妈,而有的开始吃粪土充饥,在粪池里张嘴,想想那个场面,都觉得恶心至极,总之非常的难受。

第二天的时候你发现昨天你看到的那几个幼童早已经死掉了,不但如此,因为家里养不活还有幼童被抛弃此地,哎,这些也许都是无奈之举。更令人觉得惊奇诡异的事情是,有的一些小孩,或者独自出行的人,一走到城边基本就没了,消失不见了,谁也不知道这些人去哪了,后来大家出门去找,这才发现原来在城外面专门有一群人就等着这些人出来,一旦看着有落单的上来就给他一棒子,再继续搂倒之后就杀了,他们用人骨头当柴禾煮人肉吃,这才知道原来之前失踪的那些人是被吃掉了。

但这些食人的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过几日他们的脸肿胀红通通的,体内又也特别燥热,就这样死掉了。他们死后的尸体臭气熏天,朝廷没办法只能派人把这些人埋了,县城外面挖了几个大坑埋死人,每个大坑都能容纳下几百具尸体,方圆数里之外的地方,来不及埋葬的死者数不胜数。

饥荒瘟疫

17世界中期,当粮食出现歉收时,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将一些平时不会吃的东西变成食物,啮齿类动物就是人们为了不活命,不得不吃的一种。然而大多数被抓到的都是已经染了病的动物,人们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免疫力下降也是自然的,由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这些病菌载体,就很容易的被感染上。食物的匮乏,恐怖的瘟疫,还有绿苍蝇漫天飞舞,笼罩的天空。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的最后一年,很多人染上了传染病,这种病致死率高,传染性极强,这就是鼠疫,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死亡,街上摆满了尸体,听得见的都是失去亲人的哀嚎痛哭。当粮食匮乏之时,人们为了能够活下去,填饱他们的肚子,一些农民因为粮食匮乏,只能去新的环境里开荒,但这种行为却无意之间打破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平衡。

最后

我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其背后竟然有这么惨痛的历史教训。这惨痛的教训,让中国人口崩塌惨重,据最悲观的推测,明朝末期清朝前期,全国人口竟然消失了百分之四十,惨绝人寰的命运浩劫,中国历史也迎来了最后一次王朝迭代。

然而此处,我们正联想到现在的新冠状,因此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医生们,正是他们的勇敢与坚持,与国家的大力防疫,让我们从新冠状肺炎走了出来,让我们的祖国没有因此重走明朝的覆辙,像我们的医护人员致敬,像我们工作前线的所有工作人员致敬,像我们的祖国致敬!希望我的祖国未来更加繁荣昌盛!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