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你是在塑造孩子的“表现型人格”!
前几天,我去接我家孩子放学,旁边一群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你一嘴我一嘴的聊着,说着家里孩子的学习,聊到上次考试的分数时,就特别起劲儿,考试成绩不好的羡慕考得好的,考得好的又反过来安慰考得不好的。
嘴上都说着考试分数不重要,可事实上,如果发下来的卷子分数是在70分以下,哪个家长不着急?现在的小学跟我小时候不一样,老师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用A B C来代替分数,只在比较重要的期中、期末考试打实际分数,这让家长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很是挠头,A和A+到底差多少呢?
我小时候日常的测验也都是打实际分数,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我妈只要看一眼分数,就知道我的水平在哪里,与上次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退了多少。直观的数字就是能替你省很多事。
100分你就最厉害,90分就是你丢了10分。上次是98分,这次是93分,那就是退步了,反之,就是进步了。爸妈就会问问你这十分是怎么丢的,然后告诫你下次认真点,争取拿满分。不论爸妈嘴上是不是这么说的,孩子们也都敏锐地觉察到,“那个拿一百分的才是最棒的”。
经常会听到有人谈论“某某孩子真聪明,经常考满分,我家孩子要是也这么省心就好了”。不过还有一部分家长对满分这个事情持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经常考满分的孩子可能会被边缘化,所以也不要求孩子每次都考满分,考个九十多分就可以了。
他们也真得不在乎是不是满分,他们在乎得是丢分的题是真的不会还是因为粗心。如果是因为不会,那就得加强辅导,将难题消匿于无形,如果是因为粗心,嘴上说两句下次注意点,认真点云云,其实心里还是窃喜的。
一、你关心的到底是什么?
“粗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性格吗?如果性格是养成的,那“粗心”也是养成的吧!“粗心”这个事看起来,好像就是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的一个表现,没什么特别值得大惊小怪的。是那种“只要长大了就好了”的清况。
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每次面对你家孩子因为“粗心”而答错的题,你对他说下次认真点的时候,无形中你培养了孩子的“表现型人格”。另外,只关注孩子考试分数、取得的成果,以及经常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也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表现型人格”!
什么是“表现型人格”?
这个说法来自于哥伦比亚商学院的 Heidi Grant Halvorson 博士。在她的《成功:我们如何达成目标》一书中,基于 Carl Dweck 的理论,她将人们分为“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两种,用来描述成年人在工作中的行为特征。但是我觉得孩子在学习中,某些情况也表现出了这两种人格特质都有的行为习惯。比如,考试、分数。
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拥有这种“表现型人格”的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看起来是否足够好。至于是不是真的好,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进而,“成功”恐怕是最令他们向往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不成功就意味着失败,在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中间状态,所以当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多半都会选择放弃。
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拥有这种人格特性的人,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的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做的不好,跌跌撞撞都是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成功”和“失败”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在它们之间还有无数个过渡阶段;成长才更重要,并且他们会相信并践行着时时刻刻成长,然后他们就会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
两种人格特征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上的区别。
“表现型人格”更倾向于“证明自己正确”更容易成为“脆弱的完美主义者”,看重并且被即时的反馈牵引。
而“进取型人格”相信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使没有好的反馈,也不会过度失望,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也就到达了目的地。
二、“粗心”就是不够专注
对于有着“表现型人格”特性的孩子来说,考试得到满分就是成功,99分就是失败;第一名就是成功,第二名就是失败;把题作对就是成功,作错就是失败。进而,他们会去追求第一名,追求满分,自己拿到满分也会非常开心的跟父母炫耀。这个时候家长的夸奖,就会给孩子的大脑一个深深的刺激,如果你夸孩子真不错,考的真好,真棒之类的针对结果的奖励,那多半,孩子以后的关注点也会放在怎么让结果更好上。
这种人格特性在孩子长大之后的工作中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他会让人倾向于做简单的,稳定的且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或者不能确定结果会是好结果的事情,他更倾向于不做。
而拥有“进取型人格”的孩子在考了满分的时候也会很开心,但是让他们开心的,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是对自己过往学习的一个验证。如果没有考满分,他们也会分析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错,会积极地寻找答案。对他们来说自己有没有进步,是更重要的事情。而他们的家长,对待满分的成绩通常也会不那么关心,最起码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表现的很在意。
说回来“粗心”,为什么说孩子“粗心”是在培养孩子的“表现型人格”呢?
所谓“粗心”的孩子,首先,他们能够答对比较难的题目说明他们答题的能力是可以的,对于那些原本应该答对的题目却答错了的时候,只是一个“粗心”就解释的了吗?
又,“粗心”的准确定义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不够专注,心思没在答题上面嘛!
心思没在答题上,那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观察过孩子解题的过程,那些所谓“粗心”的孩子,他们拿到试卷之后,会先看一遍所有的题目,先挑分数占比比较大的题作,先挑比较难的题作(我记得小时候我的老师还特意教我这样做,理由是,为了防止时间不够答完所有的题目时,优先保障分数占比较大的题被作完,作对。在考试策略上,看起来还是很明智的),即使他没有“先看一遍所有的题目”这个行为特征,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题目的关注度,也是比简单的题目要大的。
在答较难的题目时,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比较集中的,因为他知道这种题目比较难,分数占比大,需要他投入更多的精力。他知道如果把这些题目作完,作对的话,一定会有比较好的结果,会拿到高分,会有“我比较厉害”之类的感觉。这种对于“成功”结果的追求,也是激励他们作对这类题目的动力。
对于简单的,分数占比较小的题目来说,就没有分配给那么多的精力。一来,是因为大脑经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本来就会累,出于保护机制也会强制大脑休息。二来,大脑会在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奖励”一下自己,释放一种愉悦的情绪。于是就本能地松懈了注意力。这是大脑运行的机理,是本能。关键是,大脑的这个过程是在我们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我们不知道大脑在做什么。
等试卷发下来,那些做错了的简单的题目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孩子们的潜台词可能是想说,大家都会作,我作对了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这里面的逻辑是:既然比较难的题都能作对,都能作完,那么简单的题目他也应该是会作的,没作对就是因为“粗心大意”了,不是本质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逻辑很自洽,家长们也就信了。
三、转换关注焦点
孩子之所以会“粗心”就是因为受到“表现型人格”的影响,更关注那些能够带给他成就感,并且自己又能作对的题目上了。往往他自己以及他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知道人们都会夸奖表现比较好的人,所以就下意识的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就更多的关注能够带来这一结果的,比较难的题型了,简单的题目做对了,也不会有做对了难题所带来的成就感。看似很富有挑战精神,不拘小节。实则忽视了自己本应该培养地解题的能力,因为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对自己解题能力的提升。当他们遇到他们没有办法答对的题目时,为了防止不好的结果出现,就会选择放弃。而放弃的理由,肯定不是因为自己不会,一定会说是因为老师出的题太难了。
而“进取型人格”的孩子呢?面对试卷他们可能就会从头开始作,一道题一道题地解。看似很笨,实则讨了便宜,因为题目的难易相间。一来,不会让大脑太过于劳累,二来,在解简单的题目时获取地信心更有助于他们解后面比较难的题目。
在他们眼里,整个试卷只有会作的题和不会作的题,只要自己把会作的题一个一个作完,就会离目标更近。不会的题,就是自己要努力攻克的方向,他们会不断尝试,直到作对,自己就又积累了一个题型。
这种人格特性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也会带来很多的积极的影响,让人更加坚韧,更有耐心,面对挑战也会积极的寻找解决办法,他们更关注的是当下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更善于把关注的焦点从自身的感觉和未知的想象转换到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解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强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孩子“进取型人格”,培养孩子“解题”的能力。不管是学任何科目也好,对于还是孩童的他们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才是更应该要学会的,而科目自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被当做是额外的奖励。
在我们的孩子所处的未来的时代里,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能够依靠一项技能就获得终身幸福的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唯有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升级自己,才有可能不会被人工智能奴役,才不会沦为像《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无用之人。
作为家长的你我,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应对未知事物的积极心态,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首先要认清真实的样子。
正确的教导孩子之前,作为家长的你得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所以,下一次,当你的孩子,拿着一张只是因为“粗心”作错了在他解题能力范围之内,本该作对的题目的试卷给你审阅时,别再简单的说一句“下次认真点”的话了,你得明确的告诉他,什么是认真,该怎么做!
方法论肯定是有的。比如,你可以教你的孩子,用笔头指着题目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两遍,再开始写答案。
还是有很多详细的可操作的方法的,不过为了你的耐心,我还是写到下一篇里面吧!你可以关注我,过些天再来看看!
PS:每个进取的人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去学习,如果你也在学习的路上,邀请你与我一起更高效率的思考如何学以致用。
何以解忧 唯有读书 ! 微信号:Dawn-wang13 公众号:转身向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