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259人  景光相馆1951

      你在什么时候会很想家? 

      这组照片拍咯好久放在简书里,却一直写不出文字,直到又来到广州工作,终于找到了一些只言片语来表达。

      因为此刻我很想它!

I LOVE CD

大学同学来成都玩,她说成都就像一个巨大的披萨,一圈一圈的,而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也从这个圈子中不停扩展着~~

小学的时候,绕着府南河玩;

高中的时候,一环路是活动范围;

现在住的家,在二环路附近;

开起车之后,三环路,绕城高速都觉得那么近。

于我而言,

二环高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班,下班经过同一个位置,看到不同景色:

早晨的清爽

傍晚的温暖

    人们都说钢筋水泥是没有温度的,可是在我看来它们是有温度的,每次抬头看到这些蜿蜒的立交,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它们像柔美的丝带,柔软的包裹着这个城市

 

    尤其当夜幕慢慢降临的时候,这是条带你回家的路

    高架的路灯,来往的车辆,和你一同作伴,让你觉得不那么孤单

      甚至有时候会希望开车的人可以慢点,再慢一点

  坐二环高架的快速公交,其实很快很方便

  要是能坐到最前排,离司机最近的位置,那眼前的风景则比看电影还精彩

  早高峰:“众人皆醉我独醒”

  傍晚时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深夜则上演着:“都市夜归人,流浪这座夜的城市“

   

    在车里,我们大部分时间只会低头看手机,带着耳机听歌,

    偶尔我们愿意抬头看看远方,一定会有惊喜,

    不信你仔细看看下面两张吧~~~

   

    昨天偶然看到李伯清的推文:“每个在成都生活过的人,都对出太阳有种谜一般的信仰;成都人有好喜欢晒太阳呢?他们巴不得把自己用擀面杖撑成最大面积去承接阳光”

比如今天看到我的朋友圈大家都在晒太阳(可惜此刻的我只能隔着屏幕感受一下)

比如我一上高架看到太阳,就会拿出手机拍个不停:

日出的光芒万丈

日落的温存恬静

  偶尔的阴雨绵绵,也真的会让一天的心情DOWN到谷底

      每个二环高架的站台,都像个时空接口,随时准备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带我回家


于我而言,

二环高架是一种特有的生活工作方式

但我也一直在试着改变,冲破陈旧,规则,简单,重复

所以接下来,我会面临一种新的生活工作方式

但不管我们怎么选择,都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努力的

“向上而生”

PS:希望能拍摄一期广州更多更高更复杂的高架,那肯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KK & 小知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