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灰度这个词,它与黑白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与应用。
如何理解灰度?
想到这个词,笔者首先想到的是office中的字体颜色中灰度的渐变色,它是指位于纯黑与纯白之间的灰色区域。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灰度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认知一件事的两极中间的区域,你会发现这个范围很大,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接触到大部分的事情,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是灰度的。但是对于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认知依然是停留在定性的状态中,也就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对于其中程度的把握,量和度的把握,其实是缺乏的,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就是对问题的认知维度卡在了是非 、有无、能/不能、可/否等单线思考过程中,难以跳出过程,也就难得合适的结果。
在工作中有一项必备的技能就是倾听,我们要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回收,分类,加工,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没有绝对的黑和白。就像是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主体是黑色,但是其中有一个白色的眼睛,阳鱼主体是白色,但其中有一个黑色眼睛,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是灰度的体现。比如我们回忆下,在领导处理同事纠纷,下属扯皮时,常常是“执两取中”,就是在知道两种极端情况下有原则的取中值,它跟我们日常所说的和稀泥还不一样,就是多一条处理原则,在这个原则的量尺中执两取中。
灰度分析,黑白决策。
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个词,能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如果对灰度的意义展开来聊,我们可以衍生出很多词语,比如过渡,比如折中,比如中庸。拿“过渡”这个词来说,比如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众多,版本更迭频繁。新版本的每次上线,产品都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而灰度发布很好的规避了这种风险,通过小流量验证的方式,在灰度阶段就能发现、调整并优化产品中的问题,平滑迭代。这种小心求证,大胆实施的方式,所选取的灰度轴就是范围,小范围试点,大范围铺开。对于我们也是如此,在大多事的分析中可以伴随灰度测试,平滑过渡到黑白的选择之中,能够避免很多浪费掉的成本。
按照我们对灰度的定义推演,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选择都是折中的结果,比如讨价还价,生意谈判,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大部分事情的选择都是折中的结果。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笔者去年经历了一年的投资工作就深有感受,地产的投资工作,常常是根据投资模型的要求去寻找合适的项目,但是在一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因为在我脑海中模型中,只有行或不行的结果,所以一碰上初次测算不好的项目就直接拒绝了,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因为我总是单一的想着行或不行,所以结果一旦不行就在脑海中将这个项目归类到了不行的分类之中,转换思维后,我对再跟进的项目都进行二次测算,也不再跟对方一口就咬死不行,经过长期的灰度谈判(互相妥协),也算是成功进行了实验。
那么,如果说灰度的存在这么重要,黑白还有意义么?答案是有的。哪些情况要适用灰度,哪些情况要黑白分明呢?华为的任正非曾说,对于和人有关的事情中,我们要多用灰度,泥沙俱下,才是河流,对于和事有关的要尽量黑白分明,对于创新相关的要多用灰度,而和执行有关的要黑白分明。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呢?那就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尽可能多的找到决策前的不同纬度的灰度尺,按照量尺灰度分析。举个例子,前几日,好友聊天想要辞职,我们的思路就可以变为分析原状,再分析一下辞职后的预期,中间的差值就是你的灰度部分,转换成本高否?过去几年的能力是否能够复用支撑你对未来辞职后的预期?对未来的预期喜欢几分?当中间的灰度部分被我们梳理完了之后,你会发现,结果就是黑白的,所以要灰度分析,黑白决策。
与看情况,相对论相似,灰度的哲学,在于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每件事都处于一种边界的范围之中,而不是一个边界本身。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126期)
1.力士洗发水,洗发更强力
力士洗发水的魔性广告这是一则洗发水广告,光看画面,采取了夸张结果+放大元素双策略,为了强化力士的洗发水的效果,作者将头发从上垂下,垂下的头发支撑了整个高空作业的设备,而又跟楼上的画面结合为一体,显得格外构思巧妙。与此类似的表达还有一些强力胶,挂钩,还有辣椒酱的广告,将辣的程度用了爆米花来形容。
2.一则关于水的广告
这则水的广告神来之笔这是一则关于水的广告,作者巧妙的利用了立杆的那支杆,包装成为了水柱的样子,不禁让人觉得作者的构思巧妙。就像是很多公园的空中喷泉悬空物品一样,将支撑物隐性于水柱之中,支起整个画面毫无违和感,反而增加了生动和形象的动感,妙哉。
3.旋转门中挂芭蕾
旋转门中挂芭蕾这则广告借助了旋转门的旋转和芭蕾舞演员的旋转相通之处,将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了一处场景之中,芭蕾的艺术是西方习以为常的艺术形式,那么对于东方的中国来说可以用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比如戏剧,比如变脸,想想一个常常旋转的戏剧演员在旋转门上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