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读书」: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

2019-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止思考

作为码农/程序员,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非常理性的。其实不仅是我们自己这么认为,甚至我们身边的朋友们在谈到对我们的评价时,在聊到对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印象时,都会普遍的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性、思维逻辑非常清晰的群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曾经也非常自信于自己的理性。但最近看了一本大块头书《思考,快与慢》后,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

我们以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理性的、正确的、符合规律的,但有的时候它只是我们凭直觉所作出的判断而已,偏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

在《思考,快与慢》中把人的思维分成了「快思考」与「慢思考」两个系统,简单来说,一个是无意识的直觉系统,另一个是需要我们消耗脑力的复杂系统。我们在需要处理日常生活事情的时候,大脑会不自主的优先使用直觉系统来处理,而我们的直觉系统往往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结果,所以这也是导致我们经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主观上以为自己是由理性掌控着自己的决策,但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决策是由「快思考」的“直觉”给出的,在无意中完成的,而这些决策也并不真的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靠谱。

那么,如果才能让自己更为理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深刻理解一下大脑中的「快思考」与「慢思考」这两个系统。

1. 什么是 「快思考」/「慢思考」?

如上图,我们可以把大脑想象成有2个系统在一起协同,左边是慢思考系统,右边是快思考系统。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为了方便理解所杜撰出来的2个角色。这两个系统在大脑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只是2种不同的思考模式。

理论上这两个系统在我们的大脑中是一起协同工作的,帮助我们做判断和决策。

「快思考系统」是我们直觉和历史经验的结果,它会不断的给「慢思考系统」提供经验、数据、信息,以便「慢思考系统」以后在做出复杂决策时拥有信息依据。

一般普通的决策并不需要「慢思考」去做判断,大多是由「快思考」凭直觉就迅速给出了判断,如“计算1+1等于多少?”。只有当「快思考」无法迅速给出结果时,如“计算 28乘以12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大脑就会慢下来,由「慢思考」介入,经过心算后再给出结果。

事实上,我们大脑中的这2个系统并不都是这么完美合作的,由于「快思考」不怎么消耗脑力,而人类大脑又是有惰性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中,「快思考」占据了优先、主导的处理权。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响应事情会非常的快,很有效率,但问题就是由于「快思考」是凭直觉的,容易导致偏见,所以经常给出非理性的结果。

2. 为什么说「快思考」会带来「非理性」决策呢?

上面我们知道了大脑的思维模式主要由「快思考」所主导。但是为什么说「快思考」给出的决策大多都是非理性的、有偏见的呢?毕竟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现通过“直觉”来做出的判断也挺准的呀。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书中列举了一些我们认知中的一些常见的判断偏差的规律:

在这些规律的效应下,我们「快思考」的直觉判断就非常容易失误,非常的不准了,所以会导致我们经常给出非理性的有偏见的结果。

3. 如何才能避免「非理性」决策呢?

既然我们知道了采用「快思考」去做决策,容易受到上面这些规律的误导,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这些错误的判断,提高决策的质量呢?

其实很简单,既然大脑中的「快思考系统」不靠谱,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用「慢思考系统」。

当然 了,上面我们提到了咱们的大脑是有惰性的,它并不是非常乐于经常使用「慢思考系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需要决策的时候,能够主动的慢下来,主动的去思考,甚至是让外部环境多影响自己,让自己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后再做决策。

以上,就是对《思考,快与慢》的一些思考。

码字不易啊,喜欢的话不妨转发朋友,或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不止思考 」,欢迎关注,一起提高 认知、成长、大数据、架构、Web技术 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