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心理学4
2005年,我们单位想要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所做民警和学员的团体辅导,我推荐了胡老师和林老师,胡老师给民警做集体催眠放松,林老师给学员做团辅。我和秀云跟着林老师。那天由于场地限制,林老师做的是纸笔游戏,主题活动内容是:《我的五样》。我旁观全程,感觉这个技术不难,但内在的理论支持或者说怎么设计这个过程的,并不明白。等到当年冬天,胡老师他们工作室在中北大学办培训班,我去蹭课才算是对于专业咨询技术有点摸到门边的感觉。因为上班,我并没有全程参加,请来的大咖刘丹老师的课,我只听了个尾声,胡老师讲得催眠,也听得稀里糊涂,最大的收获是林何凤老师讲得学校团体辅导技术,林老师讲得清楚明白易操作,实用性也很强。
听完课,我买了林老师推荐的专业书,是樊富珉老师写的,樊老师堪称国内团体第一人,在书籍指导以及体验过林老师的实操带领后,回到单位,我就在值班时带学员做团体活动。对,并不是团体咨询,团体活动只是团体咨询中的重要内容组成,或者说是形式,是媒介,团体咨询的灵魂是成员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在活动和分享中激发的感悟等等。
我在学习中,并不贪心,先抓住可以借鉴的团体活动开展,因为樊老师的书上列出了不同目标的各种团体活动,也具体介绍了每一游戏活动的方式和过程。我也没有直接就到了有目的地开展团体活动那一步,只是值班时户外活动,我照猫画虎先用这些游戏带着学员们动一动,我乘此机会先熟悉这些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也变得充实起来,学员们很喜欢参与,我自己在带领中也积攒了很多经验,带领团体活动越来越自如。
需要进一步的时候,我就得到了北师大主办的团体咨询技术培训班,主讲人是来自台湾的修蕙兰。学费好像是一千多?这是我花钱开始学的第一个咨询技术。那个班参加的主要是各个大学里的心理学老师,有好几个是学术界有名气的专业老师,樊富珉老师也在其列。学术派为主流的课堂,如我这般的江湖派为数不多,能明显感受到被鄙视和排斥,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我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汲取知识让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