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思维方式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呢?
对于阅读理论性很强的著作,我属于困而读之者。只有在教学和生活里遇到困惑或难题,我才会去书本里淘金。近来感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经常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没有梯度,所以买来美国作家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的《学会提问》来读,获益良多。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提问的重要性以及提问时用语的针对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之外,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鉴别力。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给出的选项,我们不能完全把头脑贡献出来当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该立即提出关键的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要培养良好的鉴别力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又有两种。即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最终看到那些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服服帖帖地甘心认输,以此作为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标,实际上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性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而强势批判想思维则是对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的质疑,包括自己的主张。强迫自己辩证的看待初始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拿着标准的解读去和学生们假装上讨论课,批驳那些远离标准答案的意见,我想我没少这么干过,我也尝到了这么干的苦果。学生们丧失探求尝试的好奇心,直接照着教辅集料来回答,甚至丧失了思考力,更别提鉴别力了。

而强势批判性思维给我的启示是,拿着参考的答案和学生讨论,有质疑有批驳更有寻找,寻找更多的可能和更好的解答方式,不断的调整参考答案,目的是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双向获得。
孔子在评价好学又行仁的颜回时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我想孔子最爱的弟子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批判性思维方式吧,所以孔子觉得颜回并不是可以帮助自己进步得人。颜回属于海绵式思维,将老师教授得东西全都奉为圭臬,学习能力和践行能力都很强,但是这样的学生就是缺少创新的能力。我想当下无论哪个行业都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那么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就得注重这样的思维方式。

要拥有批判性思维,首先考验的是我们的理智。面对立场和自己完全相左的意见时,人更愿意去听那些价值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观点,进而党同伐异,感性的操控占据上风,将那些相反的观点一枪毙掉。当然这样做简单而且显得霸气外露。但是阻碍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知和以为知道是划等号的。我们习惯根据已知去推断未知,但是可能我们推断的前提已知本身是错的,又或者随着时事变化,已知已经被淘汰,面对问题,哪怕来势汹汹,我们也要先理智的接手过来,了解支撑这个论断的理由,也许给这些新的论断一个倾听的机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那些理由不充分的论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样鉴别力才能提升。

拥有批判性思维,要考虑证据的可靠性。众说纷纭中不乏有理有据者,但是不能通过有理由就判定论断的准确性。作为论据的一般情况有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专家的意见,媒体的报道等,这些并不能直接成为可靠的证据,必须有严密的推理才能形成有力的证据。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去判断的是论断是否准确,忽略支撑论断的证据是否可靠,所以我的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有论述不严密,论据和观点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的情况。
批判性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鉴别力,在质疑中不断探求多种解读,警言慎行,取舍有方。也让我反思真正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可贵。
��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