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之中华商业文明的价值解析
2014年在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此事一出震惊世界,很多管理学家纷纷研究这家来自中国的公司,用大家看不懂的方法在经营的这家公司到底为什么如此成功,马云到底是何方神圣,当被问及马云管理的时候,他大谈特谈阿里生态链和阿里文化。于是,西方管理学家们就把马云的管理称之为中国式管理。这是第一家被西方花费精力来研究其管理方式的公司,马云注定是被载于世界管理学史册的企业家。阿里巴巴的管理融合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以及西方管理学的精髓,打破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时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中国的企业一贯是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自古就有同行是冤家一说,中国商人说生意不好做了,总是在说,价格卖穿了,不好做了。只有马云,把价格卖穿了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所有中国商人都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时,他反其道而为之,索性把信息完全公开,只提供平台和服务,不赚产品差价,只靠服务和资金流来赚钱。
阿里巴巴的理念是:在中国,如果一个机构白白帮你忙,却不收任何费用,还能帮你省30%以上的钱,自然会有大量的中国普通人喜欢你,乐意接受你的帮助。马云就是完全考虑了这一理念所表现出的人性,而设计出无懈可击的网购流程,以极大的便利为买卖双方的交易提供周到服务,所以他成功了。
在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开钱庄的老板对他的儿子说,你知道钱庄靠什么赚钱啊!儿子说,客户存钱利息低,我们用高利息贷出去,自然有钱赚。钱庄老板说,钱即使平着出去,也是可以赚钱的。儿子不解问,那怎么赚钱呢?老板叫儿子去厨房拿出一块猪肉,然后又送回厨房。问:还是这块肉,什么都没有变化,但你看看你手上是不是沾满了猪油。儿子说,是啊,油腻腻的,都是猪油。老板说,钱庄就是帮别人传递猪肉的,我们赚的就是你手上的猪油。
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有资金流从你手上过,你就能赚到利益,这就是所有商业的秘密。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信用是有价值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商业社会,维系其发展的核心就是信用。真正把信用经营到极致的是西方的商业文明,利用信用经营现在和未来,把所有经济部门全部资本化,泡沫化,并用资本掌控一切。资金流、信息流,在信用主导的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能够变成资本。
中华商业文明是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最初的商业是物物交换的现货交易,我用吃不完的粮食换你吃不完的鸡蛋,在A地一瓮粮食可以换50个鸡蛋,换个地方B地,发现同样的粮食可以换60个鸡蛋,于是有些聪明人在农闲的时候,就用自己的粮食在B点去换很多鸡蛋,然后运到A地去换粮食,这样多出的10个蛋就是利润。聪明人一直保守这个秘密,生怕有其他人知道,因为只要信息一对称,这个买卖就做不成了。这个例子最能说明中华商业文明的特征,那就是物物交换,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差价。
我们眼所能及的所有商品的交易都是如此,银行的存贷差不会对你公开,房地产商也不会告诉你真实的成本价是多少,百货商不会告诉你一套衣服真正的进价,工厂也不会对你公开所生产商品的真实成本,在中国所有的商品信息都不会完全公开的,因为公开了就不再有利润,公开了中国消费者心里就不平衡了,这就是中国商业的真实写照。中国的消费者对自己所消费的商品原材料是什么,在哪里采购的,用什么生产的,加了哪些添加剂,一概不知。
这样的一种不能言说只能意会的商业文化,是中国的特色,与西方社会主导的商业文明是格格不入的。西方文明自创建以来,一直是以海洋经济为土壤生根发展而来的,前期资本的积累靠掠夺,靠战争,靠弱肉强食,完成了积累之后,于是实施了全球化战略,开启了用资本和贸易去占领全球市场,随后是文化和武力的征服,使很多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自己的贸易市场和殖民地。通过资本和贸易,又控制了全世界的能源矿产和工业原料,并完成了资本化,用资本控制了全世界的经济部门,获得了定价权。
当战争逐渐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经济和贸易的战争西方国家早已经赢了,全球的资源和资本已牢牢被西方世界所控制,华尔街用资本主宰一切经济部门,第三世界国家只能用自己人力资源红利和矿产资源去勉强养家糊口,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去积攒原始资本,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年,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如何打破西方世界建立的商业价值和金融体系,则是中华文明一直在苦苦思考,并试图探寻出一条自己的道路。首要的是要根除中华商业文明的劣根性,学会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如何赚钱,建立以整套商业生态链和信用体系,物物交换的思维必须得以升华,用期货的思维去发展实体行业,传统制造业除了靠生产活动赚钱之外,必须扩大视野,学会用资本、适度泡沫化、金融杠杆去赚取利润。
21世纪是资本的世纪,是所有实体行业逐步实现泡沫化的过程。如果时至今天,还有制造业把眼光只盯在生产经营活动上,而对其它的变化无动于衷的话,那么这样的行业首先会被淘汰的。随着资本逐步的渗透,用不了多久,控制实体行业的必定是资本,实体经济也会逐步被泡沫化,因为适度的泡沫化会使经济更活跃,就业岗位更多,人力资源价值会提高,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安定,人民会更幸福。
最没有前途的企业,是低毛利,劳动密集,没有掌握资本,而且完全靠银行贷款生存,即使有固定资产,但如果固定资产的收益不能超过CPI的话,这些固定资产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经济在艰难转型过程中,必定会淘汰一大批这样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优势,没有先进文化,没有雄厚资本,没有独特产品,就不能在转型中占有主导。
西方商业文明经过几百年的千锤百炼,早已经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中华商业文明要与之竞争,务必要真正弄懂其规则,我们向西方学习管理,一定要明白其管理的精髓,一定要结合中华文明的文化特性,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一定会失败。海洋经济发展起来的文明,强调冒险精神,合作精神,契约精神,信用是商业活动的基石,建立了信用体系,就有了金融杠杆,资本可以放大,能够以一当十,融资成本会大幅下降,活力会加强,经济会变得繁荣。西方世界用3-4%的年化收益融资来的资本,轻松地到第三世界转一圈,收购廉价的企业,什么也不做,一年赚40%,所谓境外热钱,就是这些嗜血的资本。为什么它们能够如此轻易的进进出出呢?主要是因为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中华商业价值和商业体系,没有建立起防范资本进出的篱笆墙,缺乏必要的防范西方经济和资本侵略的制度建设,因为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就是物物交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票两清,东西归你,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过于认钱,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卖给你。
中华商业文明过于短期利益,没有信用体系做支撑,所以我们的贸易就是实物贸易,没有利用金融杠杆和期货概念,在世界经济的角逐中,我们总是赶不上趟儿,慢别人几拍。于是迄今为止,中国只是能提供大量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我们用人力资源红利在积累财富,并用这些财富错误的购买低收益的国债,养活西方世界的人民,反过来他们再用其资本进入到中国,获取高额的收益,从而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远低于资本的收益率。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人力资源价格持续低估,工资收入下降,消费起不来,绝大部分行业开工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这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
在民生领域,又有那么多愚蠢的中国房奴们,把自己、父母和祖父母的积蓄花光付首付,每月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还房贷,本来不多的积蓄和工资收入,全部变成了没有收益的固定资产,并且还背负了沉重而又漫长的债务,没有多余的钱消费,又加重了制造业因消费不振而造成的产能过剩。
我们的制造业也是愚蠢的,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本来很多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由于这些企业主的目光短视,辛苦积累的财富,没有变成资本,没有投在开发高毛利的新产品、研发新产品和扩大营销上,而是纷纷买地建厂,大力投资固定资产,其结果和那些愚蠢的房奴一样,被固定资产套牢,导致没有足够的现金资本度过严冬而奄奄一息,仅有的固定资产也无法产生收益。
中华商业文明的又一大劣根性,就是热衷投资没有收益的固定资产,白白浪费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其根源还是立志不高远,讲排场爱面子。中国人爱钱,但是和西方人、犹太人对钱的态度大相径庭。西方人和犹太人把钱当成资本,不会轻易去花费一分钱,习惯于把钱转化成资本,让钱生钱,能生钱的钱才是资本。中国人爱钱,只是看中钱的货币价值,轻易地把钱变成名牌商品、车子、房子等,而不是把钱变成资本,去产生收益。中国人的财商整整低于西方人几个等级,这也是中华商业文明无法和西方商业文明去抗衡原因之一。
中华商业文明的劣根性还体现在对商业活动的定位上,中国人认为商场如战场,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习惯于把战争时的尔虞我诈和阴谋诡计用于商业活动中,从而玷污了中华商业生态的纯洁性,使中华商业缺乏信用作为支撑,无法突破物物交易的原始业态,无法利用金融杠杆的放大作用,无法实现物物交换的资本化、杠杆化和期货化,中国融资成本高于西方国家3倍以上,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信用体系,中国的商业生态弥漫着巨大的不信任。如此巨大的融资成本差距,就为热钱流入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机会,这么多年以来,热钱进进出出,轻松就带走了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有句话不是说,中国人的勤劳养活了全世界的人民,这是中国现实的写照。
官本位思想对中华商业文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中国人经商都做不到纯粹,经商的目标还是要赚钱后捐个官,考个功名,现在也弄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当,在内心深处还是认为,经商不是出自本心,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商人还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所以极力把自己打扮成儒商,或者官商,在企业内部,也按官场的那一套文化来建立管理制度,把企业也变成了一个微型官场,沉浸其中,无论魏晋,怡然自乐。做一个纯粹的商人,在中国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与西方商业文明完全相反的,西方的商人地位很高,因为是资本的拥有者,就有参政议政,制订贸易规则的权利,很多总统都是某一个家族的代表,很多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贸易立国的,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也值得我们深思。不纯粹的商人,怎么可能在贸易竞争中战胜纯粹的商人呢?
中国商人的立志不高远,企业家的目标格局很低,大多是终结于股票上市,或是被央企收购,没有多少企业要立志做世界五百强,行业龙头和价格制定者。由于格局不高,所以大多数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高度同质化的重复竞争,跟西方世界的老牌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中华商业文明要想在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参与制定贸易规则,能够掌控部分经济部分的定价权,能够实现靠资本和文化输出赚取利润,就必须克服农耕文明中的劣根性,学习西方文明之所长,发扬中华文明之所长,学会在信息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建立中华商业文明信用体系,降低由于信用缺失导致的融资成本过高的现状,重构中华商业生态和商业价值,把商业和贸易做纯粹,树立以商业贸易立国的战略,向全世界输出资本和文化,让中华商业文明的竞争力得到迅速的提升,总有一天,中华商业文明和西方商业文明会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成为领导世界经济方向的主导力量,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前面都是在讲中华商业文明的解析,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商业贸易环境下,我们应该为中华商业文明的重构做哪些努力呢?接下来,重点谈一下我的思考,请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要直面中华商业文明的劣根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特别是中国500强的企业,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时常要去想,我们贵为500强,市场份额有多少在欧美、韩日、非洲、大洋洲、东南亚和东盟呢?很少吧,主要的市场还在国内,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赚的丰厚利润还是在中国人自己身上获得的,说明我们还不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还没有我们的地位。要虚心承认这个现实,不要自以为是,觉得在国内是个人物,每一个企业家要思考,自己所在的企业如何制订并实施全球化战略,如果自己力量单薄,如何抱团走出去,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秀一秀,要立志成为细分行业世界的龙头,我们要能够制定价格和制定规则,不能总是做欧美的追随者,也要做主导者。
另外要发动中国的企业界全民来反思,来讨论,来批评中国商业生态环境的不足之处,一起来建设她,净化她,让中国的商业生态环境更健康,更阳光,更有正能量。要号召全民来读书,来思考中华商业文明的未来走向,多读一些立志高远的书籍,在此推荐易经,诗经,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周公旦的礼乐制度,唐宋以前的文学等,读完这些书,再读一下弗洛伊德意识论,以及经济类的书,推荐21世纪资本论。另外少读一些谋略类的书籍,在中国的商业活动中,我们运用的谋略实在是太多了,大大降低了效率,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商场不是战场,商业活动的目标是促使多赢,共赢的结果,让生态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利益,尽量不要热衷于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
一定要学习如何利用资本,利用金融杠杆,认清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实体经济逐步资本化,泡沫化,我们和西方商业文明的最大差距主要有两点:第一,西方比我们会使用资本,养活他们的是资本收益,贸易的全球化战略做得早,制度已经成熟;第二,西方世界的信用制度已很完善,是商业活动的基石;中国在此方面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没有信用体系的经济体,商业生态的基调是互相怀疑,利益双方的不信任必然导致融资成本高,就给境外热钱带来了机会。
降低我们的奢侈品消费和超前消费,一定要学习犹太人和西方人真正地爱钱,热衷于让钱成为资本,努力提高我们的财商,赚取资本收益,让薪酬收益不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重构中华商业文明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历经几十年才能变得成熟,自成体系,只有到那时对外输出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才能够成为现实,中华商业文明的营养元素里面一定要包含易经、诗经、周公礼乐制度,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唐宋及以前的文学以及中医药理论等,这些是中华文明中最璀璨、最迷人、最宏大的人文精华,以独特的气质,能够滋养芸芸众生。要把她们变成中华商业生态里新鲜的空气,流动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让世界诸多文明侧目敬仰,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告别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时代,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