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拖延吗?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一位拖延者是这样描述他的经历的:
“我以前为了能早点出去玩,就匆匆忙忙做完我的家庭作业。
但是父亲经常要检查一遍,他总能找出一些错误的地方,让我重新改正,或者另外给我 出一些题目,让我完成。
后来我察觉到,不论我的作业做的多好多快,父亲总能找到一些理由让我留下来,其实他只是想让我忙起来,这样我就没时间出去玩了,除非他允许。
知道这些以后,我就故意胡思乱想混时间,而不是早点交作业。”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现代社会中,拖延症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通病,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24小时不停的工作,但也诱惑着人拖延时间,沉迷游戏、综艺和无意义的闲聊。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为了让大家学会接受,学会行动,以更成熟的姿态面对拖延。
《拖延心理学》,作者简-博克和来诺拉-袁,是美国著名的流行心理医生,他们花费了25年时间,专注做拖延这个主题,将科普与临床结合,相辅相成。书中从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分析了拖延的成因,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给出了详细可行的改善方案。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纽约时报》对本书也作了评价:“博克和袁两位博士通过本书让拖延者学会如何减轻拖延后,拖延者的自我感觉有了明显提升,除了更佳的表现和更好地享受生活之外,他们还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书中的几点精髓:
据统计,70%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问题,对于50%的学生来说,拖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在成年人群体中,慢性拖延问题的比例也达到了25%。
很多重要的事情本来可以准时完成,但最终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拖延,这些后果使他们烦恼不已,甚至对自己强烈的谴责和绝望。为了改善拖延的问题,我就为大家一步一步解读拖延。
1.了解你自己
要想了解拖延并改善它,就先要了解你自己,你是怎么拖延的呢?
一个人在拖延中的心态,往往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最终停了下来,这种情感波动产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拖延怪圈”。
①“这次我要早点开始”
开始,拖延者总是信心满满,并认为事情会像自己预想的那样,有条不紊的发展,直到你发现情况似乎又开始恶化。
②“不行,得赶快开始了”
好的开始破灭了,你开始焦虑起来,你知道不能靠完全的自发行为启动,而需要做点什么了,但因为离结束还早,你还是不太愿意行动。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③“再不开始就有危险了”
你感觉自己可能不会再开始了,这时不好的情绪开始笼罩着你的大脑,想着以后的种种后果。
④“也许还有时间”
在一阵纠结和痛苦之后,你还是无法抵制诱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盼望奇迹出现。这时有人可能会在最后博一把,有人也许就直接放弃了。
⑤“我以后再也不拖延了”
那件事情终于过去了,你如释重负,并给自己立Flag,下次一定不会再卷入这场煎熬的拖延中,然后继续进入下一个任务……
想想你每次做事情都是这样的一个心态转变过程?从开始的满不在乎,到着急、焦虑,再到绝望,拖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你拖进泥潭,最可怕的是,这是一个无法跳出来的怪圈。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2.是什么造成了拖延?
①惧怕失败,追求完美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戴维是一家大公司的律师,他经常在拖延中挣扎,有时为了写案件小结和应付考试,不得不通宵达旦。
随着工作中事情的增多,他开始延误很多。
戴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希望自己在法庭上的辩解无懈可击,可面对如此多的线索,他感到不知所措,并陷入了僵局,每到庭审开始的时候,他都会变得极为恐惧。
那些完美主义者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他们往往给自己安排大量高难度的,甚至不现实的任务,一旦无法完成,就会变得焦虑、失望,并希望通过拖延来逃避。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②争夺控制权
试想一下:你刚进入一个公司,原本对于一个新来的员工来说,多学习,多干点活也无可厚非,可有些老员工就是想刁难一下你,把本属于他们的任务扔给你,结果还说你干活不积极,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比你的直系领导都事儿多。久而久之,你就不想再给他干活,他派给你的任务也一直拖着不做,就是要让他明白:我不是你的奴才。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有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做任何妥协,运用拖延的战略来获得成功。他们厌烦规则,期望冲破规则,来获取自己的独立。
③心里舒适区
这类人在学生中比较常见,有些人喜欢呆在自己的心里舒适区,不喜欢与别人太亲近或太疏远。
比如有人不喜欢投入太多在人脉的建立和维护上,这会让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在写论文时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搜集资料和论文,却迟迟不肯动笔开始写,因为他们懂的如何从外界获取资源,却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喜欢通过拖延来避免走出舒适区。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④诱惑太多
这可能是当前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身边无时无刻都被诱惑包围,来自网络的,来自朋友的,也许一条微信消息就能把你的思路打断,把本该完成的任务搁置。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3.如何改善拖延的习惯?
以上写了这么多拖延的原因,可能戳中了大家的痛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跟随作者分析一下如何改善拖延的习惯。
①首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尼采曾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有些人总是忙于努力,却很少给自己设定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是模棱两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很容易使人变得懈怠、疲惫,进而产生拖延的问题。
一个目标必须明确、有可操作性。在你完成任务期间,需要专注和投入,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使你每做一步都能找到新规划的线索,这样,一个任务就有了连续性,你会在完成的过程中感到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自信。
目标要分为几个可见的小步骤。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宏伟的目标,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些小目标要比任何一个宏伟的目标清晰和生动,它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你每完成一个目标,心里就多了一丝希望和动力,专注力和意志力也会随之加强,这样,离目标达成还远吗?
②学会拒绝
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到一个词“更多”,在我们这个以消费驱动并以索取为导向的社会,有一个词可以概括社会生活,那就是“更多”,更多的东西、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钱。
这使人们在贪婪的追求中迷失自我,无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我们挣了很多的钱,却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缺失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多去学习、接触的有意义的事情,却一拖再拖,读书、旅游、健身,往往因被排在最后而遗忘。
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你的人生会更完美。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③学会用身体减轻拖延
当我们因逃避而拖延一些事情时,其实我们失去了跟最基础的自我接触的机会。花一些时间去运动,多跟自己的感官交流,可以使你的身体和心灵相融合,当你的身心都准备好上路的时候,你就有更大的可能完成目标。
比懒惰更可怕的,是被“拖延”拖垮自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莱迪曾在他的《火花》一书中写道:在你运动的时候,你不仅会感觉更好,而且你的大脑会以更好的状态运作:你学得更快,认知灵活性有了提高,你的思维更为清晰,记忆更为敏锐。
懒惰不可怕,可以勤加改正,有困难不可怕,可以勇敢面对。怕的,是你一次次的“拖延”,拖延的不只是你的时间,也是你的人生。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走出拖延的怪圈,相信你的人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