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秘密(一)
世间万物,沧海桑田,繁衍生息,新陈代谢,文明进步,个体一生,无不因利而生,因利而存,因利而固,因利而熄。
这里单只谈与个体有关的“利”的一切。
利是什么?
是钱财,人为财死;是功名,一将功成万骨枯;还是有奶便是娘,无利不起早。
这些都只是利的一部分,甚至只是狭隘的一部分。
真正的利是驱动我们决策、言行的背后内在规律,利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掌控、操纵、控制、引导、塑造我们。
利是一种自然法则。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常见的不同情形,来逐渐了解“何为利”、“为何利”、“如何利”。
1 育儿
这是所有父母都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困扰每一个父母的难题。
市面上有太多育儿的书,且每年都有新书上市,且不说看不过来,单是看透一本并能够活学活用都是极其困难的。
除了看书,我们还可以上各种培训班,比如正面管教,比如P.E.T.,银子撒出去了,套没套住狼就不清楚了。
再简单点,亲朋好友,同事邻里,大凡有孩子年龄相仿的家长,觉得人家成功的,平时多沟通沟通,听听人家怎么做的,咱也照葫芦画瓢。可一来见仁见智,张三提倡的,李四却是反对,听哪一个;二来张冠李戴,穿不合脚的鞋怎么能走远。
难道就没有一些简单朴素而有效的方法了吗?
这里,我们把“利”字引进来。
利在育儿里是什么?
需求!
利是我想要的需求。那什么是需求?
对于孩子的成长,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独立、善良、坚强、睿智。。。我们可以一直写下去,只要我们脑袋里的词汇足够丰富。
对于我们呢?
我们希望他们不要整天给我们制造麻烦,不要让我们多操心,不要给我们找事,不要拖拉,不要叛逆,不要早恋;长大了,也不要因找工作、搞对象、结婚生子让我们发愁,甚至不要成为啃老族、社会不稳定因素,最后还让我们不得善终。
我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需求呢?
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我供你吃供你住,还不好好学习,你还想咋的?小孩子还敢和大人叫板?你还有了主意?
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吗?或是说,我们正视过孩子的需求吗?
换句话说,需求的底层是什么?如果从马斯诺金字塔来看,孩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一个归属感,一个安全感。
当我(玩)累了,我可以回家休息(充电);当我满血复活,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去,这是家唯一能给到的,也是应该给到的。
受了委屈,却不能也不想回家寻求安慰和支持,这就是归属和安全的典型丧失,这也是好吃好穿好费钱换不来的。
一旦孩子与家的纽带断裂,任何家庭教育都抵不过外界对孩子的影响,更不要说什么说了八百遍,什么软硬兼施。
那该怎么办呢?
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效地沟通。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给方案,你真棒?也许这些孩子听不进去,毫不在意,更不要说这就是沟通。
TED有一篇演讲,关于如何学习英语,其中有一段说到,当对方用英语在与我们交流时,我们只是在忙于思考如何遣词造句来正确回应和表达自己,却并没有注意对方在说什么。
这里传递了一个信息,真正的沟通其实是倾听(当然,倾听还有不同的层级)。
我们可以试着去回想,我们最近一次与人交流,当时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有没有打断对方,一次、两次还是多次;我们是不是一直试图向对方传递我们的观点,而并不在乎对方在说什么;我们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我们自己的需求并达成了双方认同的共识了吗?
我比较欣赏于谦,我觉得他的倾听水准是很高的。有时,捧哏比逗哏更难,你要忍住,不要抢了主角的光,要引导主角说下去,说得越多你知道的也就越多,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你越容易把控局面;同时,因你的倾听,对方更加放松,也更容易打开心扉。
和孩子沟通,我们做主角还是做配角;换句话说,孩子愿意从我们这里获得信息,还是我们更想要从孩子那里获得信息。
倾听的好处是,孩子更愿意说,我们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息,进一步,孩子获得了安全感,而我们获得了对症下药的第一手材料,再进一步,我们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获得了归属感。
说到这里,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孩子的需求又是什么,便不言而喻。
需求既是金字塔,又是冰山。对于前者,要夯实地基,对于后者,要关注海平面以下更大的部分。
育儿有近利,有远利。近利是战术上的,比如现阶段的需求,远利是战略上的,比如吸引力法则。图近利而不思远利,便急功近利终失利;轻近利而重远利,则好高骛远不落地。
我们所说的利非功名之利,而且切身之利。
当遇到一件难事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这对你我有什么好处?分别找到各自的需求,能够实现各自需求并都能接受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方法。
这便是双赢。
与人交往,处处离不开双赢。这是人生之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