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邱晨是解构高手 | 换种姿势看奇葩说
导读
近几年一直非常喜欢看奇葩说,因为看奇葩说可以让我知道现在的90后、10后到底在想什么,这样也可以跟公司里的年轻人有共同聊天的话题。
看奇葩说能让我在咨询的时候,跟初入职场的新人有沟通的基础,经常可以通过举例奇葩说的辩题,帮助来访者思考他们的人生困惑。
最近这一年做咨询师特训营,我却经常给一些做生涯咨询的老师介绍奇葩说,并不是要告诉他们这是跟年轻人保持共同话题的方式,而是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作为咨询师解构自己主流想法的特别好的方式。
我也经常给那些被社会主流标准束缚的年轻人推荐奇葩说,让他们学会用解构的角度重新去看这个热门的网综节目,去看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相信他们看的不只是热闹,而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解构主流文化和想法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虽然都是独立个体的人,但是却经常很难不被外界影响,不被别人如何要求我们所影响。上小学我们在努力做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小朋友,不能爱哭,不能内向不爱说话;上学了我们还要努力做老师喜欢的学生,学习好是不变的标准;上班了,你发现职场和家庭对人的要求都变了,这个标准隐隐约约地变成了能赚钱。
不知什么时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去讨好别人,一直努力扮演别人喜欢的那个自己。于是很多人开始倡导要做自己,可是如果我们不能重新看待这个社会主流文化对人的要求,我们又何谈做自己,做自己只能成为我们与这个世界唱反调,用来逃避现实努力时的借口。
重新看待社会主流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是帮助我们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可以保持什么样新的关系。奇葩说很多脑洞辩题,创造了很多机会,帮我们看到一件事存在着很多角度和可能性。如果你看到节目里有很多新奇的观点是自己从来没想到的,就说明你过去一直深受一种价值体系根深蒂固的影响。
也许你从来没有像奇葩说辩手一样,这么认真地去思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这些话题。
可能你会说,我又不去辩论,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角度,为什么要去挑战主流?跟大众的想法一样有什么不好?
那我们就从奇葩说一个辩题举例来看。虽然奇葩说这些辩题看似天马行空,但是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就拿第8期的辩题: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来说。
作为未婚人即使不恐婚,想明白这个问题,也能有助于你进一步理解婚姻是什么?结婚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可以用怎样的积极态度看待。
如果是未婚还恐婚,简直是一定要想明白的人群。解构也许可以帮你解除恐惧,也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心平气和地说服所有劝你结婚的各界人士。
那么,作为家里有未结婚人士的父母,解构这个辩题,则有助于亲子关系,家庭和睦、情绪稳定。
作为已婚但是周边有未婚人士的人,了解如何解构这个辩题,有助于你具备看客或七大姑八大姨受人欢迎礼貌的新知识。
作为咨询师我们需要保持价值观中立,也就是不让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非对错的立场去干扰我们做咨询。我们的立场不能影响来访者如何看待问题,尤其是在做决策的时候。
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道辩题: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看到这道辩题,可能大多人都认为恐婚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一瓶药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喝,当然要喝。这时候多一些人生经验的人,比如陶虹姐姐就会说有解药我就喝。为什么有解药就喝,因为药水有可能有副作用嘛。之所以会这么想,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人到年龄了一定要结婚。恐惧结婚是病得治。
那么,我们如何用多元化解构的角度看这道辩题?
在叙事疗法中,所谓解构就是帮助来访者去除主流文化对其产生的捆绑和压迫,既通过问话进行松绑的过程。
所以经常通过探讨问题对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了解问题是由怎样的主流文化对人产生作用的。
要想松绑就要先了解是什么文化,是如何对人进行了捆绑。
看奇葩说多了,你也会有一些看辩题的思路,首先,什么是恐婚?颜如晶说恐婚就是特定恐惧症,类似恐狗症,是恐惧症的范畴。殷玮说他咨询了邱晨做精神科医生的朋友,并没结婚恐惧症这样的精神类疾病。不是疾病就不需要吃药。黄执中却说恐婚就等于亲密关系恐惧。
所以,你看大家对于恐婚的定义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标准不一样,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如果把恐婚看做是疾病就是捆绑。
如果你或者你周围的人也恐婚,那么那个恐婚到底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和界定的。
如果从咨询的角度也会去问什么是恐婚,我们问的是什么?我们是了解在来访者的认知体系中,他对于恐婚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如果用我们对恐婚的标准理解来访者的恐婚,就会对来访者产生进一步的捆绑,而非松绑。
这里邱晨看待什么是恐婚的角度就非常解构,这个角度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思考方式。邱晨看到了站在婚姻两端的两个人,而不是像前面各种定义只针对恐婚的那个人。她认为恋爱的两个人,有一个是渴望婚姻,另一个是排斥结婚,为什么只有排斥的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而渴望结婚的人面前没有一瓶“去除渴婚水”,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面前为什么没有一瓶“管你啥事给我闭嘴之水”。
邱晨帮我们打破了过去固有看问题的角度,就是我们已经自动化地,把认为不结婚就是不正常的多数人划进了正常的范围里,把那些不想结婚的少数人划到正常的范围之外,似乎只有喝了“恐婚水”就可以进圈了。
这个圈子是什么?就是主流文化对于正常的标准。我们习惯用这个圈子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拆了这个圈子看所有参与者,给自己“松绑”也给被人“松绑”。
所以,在我看来“恐婚”这个标签本身就需要被撕掉。如果这个标准不成立,也就不存在“恐婚”。撕掉标签,并不代表我们不去面对这个问题,撕掉是为了更有力量面对。
那么人为什么会恐惧婚姻?恐惧的是什么?恐婚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是不是喝了恐婚水就能不恐婚?
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恐婚的关系。黄执中说,恐惧会影响我们,不能冷静地思考到底要不要结婚。所以要先喝了药水。如果这样看,恐惧婚姻对人的影响就是不能冷静,那么这个时候恐婚水就是缓解情绪的药水,可是喝了不一定就会想结婚。这个药水没什么特别的,心理医生就可以替代恐婚水。
颜如晶说恐婚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想结婚却不能结婚。这才是恐婚人最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如果想结婚却因为恐惧不能结婚,当然要看看恐惧的是什么?
如果恐惧的是婚姻所带来的限制和束缚,是不是喝了药水这些束缚和限制就不存在了?还是喝药水是为了让恐婚的人学会忍受限制和束缚?
如果喝恐婚水是为了让人学会忍受限制和束缚,问题的症结在于是什么带来了婚姻的束缚和限制?要改的人是恐婚的人,还是那些婚姻中束缚和限制?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这么一道小小的辩题真的是细思极恐。一不小心,我们就给自己套上了很多的枷锁,一不小心我们就给别人套上了很多的枷锁。
我觉得作为咨询师更需要学会以这种思辨的方式,觉察存留在你思想体系中的,一些固着的标准和主流想法,学会拆解这些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看到那些影响来访者生涯发展的思想枷锁。
在我们的咨询技能特训营里,就曾经给大家出过这样一道题,看看这些想法中对人产生哪些束缚。如果看到这些题目第一眼你会觉得很正常,那么看来你距离解构思维还有段距离。
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想法对人的束缚的,束缚在哪里?如果是生涯咨询师,你认为这些想法对于咨询的影响是什么?
1.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是平衡的,如果做不到就是你没有用心经营。
2.工作的职位越高,就显得这个人越有价值。
3.只有找到那个值得努力的方向,才有动力为之努力。
4.如果经常换工作,就是有问题的。
5.如果与已婚的同事产生感情就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道德问题。
6.人长大了就是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毕业了还不工作,就是有问题的。
尝试用解构的方式重新看这些想法,也许你会有很多惊人的发现,你也能成为生活思辨的高手。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陪伴。
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生涯规划师。
虽不是琅琊阁,可也做的是解人疑惑的事。
欢迎找我咨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创意人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