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3⃣️4⃣️6⃣️天

2023-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梅子吉祥如意怀德

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7.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学习心得:

17.13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心得: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孔子斥责“乡愿”,明确地点出这种人欺世盗名,似有德而实害德,极具欺骗性。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这也说明孔子的中庸之道并不像后人理解的那样是“骑墙”或“和稀泥”。

17.14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心得:道听途说,顾名思义,就是在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播的意思。主要指那些没有经过验证的信息,也就是传闻的意思;用作动词的时候,指对获取的信息不加验证就散播出去的行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周围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的收集。要想获取信息,有两种途径,一种就是自己亲自去调查。另一种就是对他人已经掌握的信息采取“拿来主义”。在后一种方式中,获取的信息里就存在道听途说。如果未经证实就对那些从路边听到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并据此对人和事物做出判断,就肯定会犯错误。仔细分析道听途说现象,我们发现,有时候,信息发出的源头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了问题,真实的信息最终成了道听途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而在获得信息后可能会依照自己的理解对信息做不同的加工,加工后的信息可能和原信息有出入,信息传播的链条越长,参与加工的人数越多,与原信息的差异可能就越大;再者,人不是机器,人脑也不是电脑,这就注定了人会出错,尤其是在口耳相传中,信息的错误与缺漏的发生率更高,这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在传播链条的末端,信息甚至会变得与原信息毫不相关。如果对这样的信息不加验证就信以为真,要想据此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与选择,无疑是痴人说梦。道听途说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人的惰性在起作用。听到什么,懒得去验证,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没错吧”。恰恰相反,有的时候不但有错,还错得很离谱。如果很多人都不想验证,以讹传讹的情况就会发生,相信的人多了,惰性只增不减,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这种情况的后果相当可怕,想想三人成虎的故事就明白了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小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