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好的汉服普及读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绵千年。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在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我们怎么穿,穿什么都是一门学问。近现代以来,我们提到传统服饰,想到的是旗袍、中山装,2001年的APEC会议带火了唐装。而我们还不能忽视的中华服饰的一大部分内容,那就是以民族为名的汉服。而由曹喆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的《汉服》就为我们介绍了传统汉服和现代汉服,让我们对这一民族传统服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书作者曹喆博士,生于1970年,现任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系专业教师,副教授。作为中国古代服饰史、设计史论研究的专家,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科研教学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1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或独著《国外后现代服饰》、《看得见的中国服装史》等专著8本。而《汉服》就是他为广大读者介绍汉服的推广之作,与中华书局强强联手,别具一番韵味。
这本书共244页,分为六部分,从汉服的发展、风格和历史、雅俗故事、面料纹饰、汉服配饰、汉服穿法等各方面为我们展开汉服图景。这种服饰之所以命名为汉服,正是因为在汉朝奠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而我们的民族称为汉族,也是同样的道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以及汉武帝时期起的儒家思想指导,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凝聚力。而服饰制度本质也是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系统和文化符号。例如帽子在上鞋子在下,还有各种佩戴的玉等等,都是等级的体现。
而汉服本身,也不仅仅局限于汉民族,而是将领域拓宽至整个中华民族。此过程中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几次大的融合变革。首先是战国时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代表的第一次服饰融合,从长袍宽袖转向窄袖胡服。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第二次,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方的汉人服饰风格进一步融合发展。汉服的种类也进一步增加。第三次融合是在元朝统治时期。作为第一个完整统治华夏的少数民族,元朝期间各民族服饰的交流更加深化。第四次融合在清朝,这次融合是以残酷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开端的。旗袍等满服逐渐取代汉服成为华夏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汉服文化,从而为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