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教研是一场渐进式修行——永济初级中学语文教研活动侧记
金秋九月,诗意正浓。
9月19日下午,永建镇永济初级中学教学楼录播室内,一堂激情飞扬的语文课正在有序进行,本次校内语文公开课由语文组年轻的李彬老师组织完成,全校无课领导及教师认真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永建镇中心校领导参与听评课。
一、公开课
本节课的课题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
课前由一段“昔日圆明园”的视频激趣导入,然后解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呈现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进入课文之前先检查预习情况,把握生字词,提示易错字音字形。紧接着复习书信体格式,然后才进入授新环节。
课文研讨部分以小组讨论形式紧紧围绕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展开,李彬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感召力,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举手投足的自信中可见她教学思路清晰,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都举重若轻,说明她备课充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语言赏析部分主要围绕反语的修辞展开,并能迁移到现实生活场景中,从学生起来回答的情况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是训练有素的。
探究情怀部分,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探讨了雨果的胸怀和品格,教育学生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学会珍视人类的文明成果,能从公正的人道主义立场去看问题。
拓展延伸部分引用一段日军侵华视频,然后以集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次进行升华,课后则以《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作结。
二、评课
永建镇中心校教研员王松老师评课时指出,李彬老师的课堂具有波澜起伏的特点,肯定了她激励方式的多样化,尤为称道的是作为她年轻教师能大胆进行取舍,把握考点的同时注重强化训练,比如对重点段落的赏析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等。同时也对这节课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例如呈现教学目标时建议改为学习目标,还要加强对“写”这个环节的训练,另外板书是课堂基本结构的呈现,需要精心设计并展示出来。
中心校穆凤莲老师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议论文教学要进行思辨和人文的熏陶,正所谓文道合一。本文教学的语言赏析部分,对文本的品读不够到位,建议可让学生读句子体味情感,另外,拓展性学习可联系单元综合性训练(主题“君子当自强不息”)再作加强。
校长马嘉福对本节课也作了简单点评,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大单元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新媒体资源要与时俱进应用则用(比如小红书资源),并对本学期的校级公开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本节课的主评老师许文秀对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内容和情景创设、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等几个方面做了回顾,指出善于创设情景激趣和紧扣考点进行训练等亮点,也从教学思路方面提出了调换侵华视频,结合当前热点换成《逃离大英博物馆》的建议等。
三、教学反思
李彬老师自己对这节课从备课、教材处理、课件打磨、课堂反馈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表示这次公开课获益颇丰,是一次历练和积淀成长的很有意义的机会。
王松老师认为,教学是一个需要成长的漫长过程,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新教师善于激趣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新老教师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穆凤莲老师也说,预设有多精细,课堂生成就有多精彩。精心备课,才能见证课堂教学生成的惊喜。
最后,由语文教研组童再香组长进行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也是需要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写在最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习惯,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有系统的大语文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行且学且思的修行过程,三人行必有我师,教研学习,我们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