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一个时代的弃婴,一场被命运摆弄的“生死诀别”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Rainy水灵的小世界

《海上钢琴师》影片于1998年10月28日于意大利上映,在2019年11月15日4K修复面貌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上映以来好评不断,豆瓣评分9.3。好的电影即使历经多年,依然能够给人心灵上的触动。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于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艺巨作,这部电影与他的另外两部经典作品《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合称为"时空三部曲"。

影片讲述主角1900降生于豪华邮轮上,后被遗弃在头等舱,1900在一次偶然间闯入头等舱,从而与钢琴结下不解之缘,这个被命运抛弃的钢琴天才1900最终随邮轮逝去的故事。

1900凭借自己的天赋成为这艘邮轮上的钢琴师,每个听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他原本有很多回可以走下邮轮开启新生活的机会,可他屡屡放弃,这个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钢琴天才一次次拒绝金钱的诱惑,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真正明白。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在讲述什么,正好借着这次重映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品味这部电影。

1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终要修得于孤独中寻找乐趣。而1900是一个被孤独牵绊住的人,他于孤独中诞生,也于孤独中死去。

享受孤独,是一种人生境界。而孤独,不代表寂寞。当1900坐在头等舱,为那些“上流社会”的人演奏时,所有人都被他的琴声打动,为他欢呼鼓舞。

钢琴上的1900,享受着人们敬仰的目光,热烈的掌声和崇高的荣誉。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沉醉于这场莺歌燕舞,当邮轮靠岸的鸣笛声响起,人们高呼着“美国”时,他激动的跑了出去。热闹随着人们来到舱外,镜头慢慢转回船舱内的1900,热闹退去,他依然享受着,弹奏着,而此刻船舱里只剩回荡的琴声,仿若刚刚那场热闹从没出现过。

1900的人生也不算枯燥,当水手收养他时,给了他父爱;当他遇到爱情时,体验过心动;当他结识吹小号的麦克斯时,收获了友情;而这世间,没有永恒,一切都会被改变,一切都终将消散,只剩孤独。

有人说,天才都是难以被理解的,所以他们注定孤独。但其实不是,此时此刻的1900不再是一个钢琴天才,他成了一群孤独人类的缩影,他也时常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孤独感。

《柔软》里有一句很好的台词:“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越长大越知道,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孤独是伟大的,而伟大也于孤独中诞生。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赋予了自己的生命别样的意义,同时也忍受着这份自由所带来的孤独。

2曾以梦为马,却负了韶华

麦克斯,1900唯一的挚友。麦克斯是一个有远大追求的人,他和其他人一样,有着一个“美国梦”。即使他在邮轮上吹了6年的小号,却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麦克斯梦想将自己的小号吹到家喻户晓,梦想当一名著名的音乐家,梦想着通过演奏而收获财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因此,当邮轮再次靠岸,麦克斯选择下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与昔日的伙伴们一一告别,笑脸相送,此时,背景音乐响起: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麦克斯下船后生活并没有让他如愿,而是恶狠狠的鞭打着他的梦想,最终在生活窘迫之时,麦克斯卖掉了小号,也卖掉了自己的梦想。苦难之下,很多人面对窘迫的生活只能丢盔弃甲,只为活着而活着。

每个人都曾觉得自己是独特的,而每个人却都只是时代的复制品。学生时代,我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被嘲笑。生活中,我们推掉社交,拒绝沟通,莫名的心生厌倦。工作上,我们像一台机器,以青春为燃油消耗着年华,在同一条轨道上盘旋。朋友圈里,我们渐渐收起自己分享生活,记录生活的欲望,莫名的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们都曾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鲜活跳跃;我们都曾怀着一腔热血,想站到人生舞台上赢取掌声和荣誉;我们都曾活得孤傲而洒脱。可终究敌不过社会突如其来的教育,我们被纠偏着,被放入各自的轨道;我们被磨平棱角,忘了梦想,只为生存而活。

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上总会有人可以活得像1900一样纯粹,洒脱,不被世俗所污染,不被功利所诱惑。总有一些人,会给这个浑浊不堪的江湖带去光明,他们就像暗夜里的灯塔,默默照亮你来时的路,时刻提醒着你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忘记初心。

3一场被命运摆弄的“生死诀别”

在影片中,1900说:“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巴金说过:“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是的,无论我们是悲伤还是欢乐,都阻止不了时光的流逝,所以我们没必要多愁善感。有人对1900的不愿下船困惑不解,1900一直在躲避,躲着最后与生于斯,长于斯的邮轮一起消亡也不愿意下船。

其实,影片里已经说明,在人们眼中,走下轮船代表着走向希望,走向繁华,走向功名。而在1900眼里,他看到陆地上弥漫着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陆地对他来说,太过陌生,一切都是未知的。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对于1900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所以他最终选择纯粹的离开这个世界,正如他当初纯粹的降生于这艘邮轮之上。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被很多人反复回味的经典是因为他涵盖了太多的浪漫和虚幻的情怀,其中包括对于坚守内心的执着,远离喧嚣的安宁,单纯的人性和自由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正因此,它守护了每个人心中对于最质朴的愿望的向往。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像1900那样决绝,和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说再见。即使我们讨厌这个虚假伪善的世界,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出来,只能在人海中沉浮,平平淡淡,终其一生。感谢1900没有下船,他保留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守住自己的内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