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篇|听“家和兴”课堂“大学”讲课略感2023-09-14

2023-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犹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是修身正己,“亲民”是渡人,安定百姓。做好自己,还要帮助别人,这样的社会才能更好,才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努力。最佳的境界是“至善”。

大学之道三纲领就是一个人从内心到外在的修为,并达济天下的君子处世,追求完美人生和理想社会、大同世界的人生观。

“至善”则无以复加,所以要“知止”。“知止”不但提醒我们不要贪高图远,人生的修为是有止境的,人生规划是要有个“至善”,就是可能达到的最好的预期的。这就是一个人要明确追求原则,理清人生期许。贪得无厌是很危险的。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的目标就是“至善”,定下来就不要乱动了。“止”就是“归宿”、“立场”。归宿要明确,立场要坚定。佛家讲“止寂”和“禅定”,只有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才能有所“观”,有所“悟”。人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这就是“知止”的重要性。

有了“知止”,也就有了人生的定向。朱子说,“知之,则有定向”。知止指对归宿有明确了解,则已经是“志有定向”的。人生不是不明白,有些人还真是“大明白”,什么道理都懂。可是“做到了吗”?所以这个“定”也很重要。要是做不到,“知止”何益?所以“知行合一”很重要。要做到知行合一,一个“定”至关重要。

“立场坚定斗志强。”我们看那些信仰坚定的人,看问题非常明白,意志也非常坚强,绝非常人可以理解,也非外物可以使移。因为做到立场坚定的人能守住一颗心,这就是“能静”。一个人动机纯正而且坚定不移的情况下,心就不会妄动。还是朱子说“静,谓心不妄动”也。而且《礼记》有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论语》也说“仁者静”,道家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焉。这就是身心安详的修为状态,这也就是从容有度的君子气概。君子“随处而安”。我前几天陪着小孩看《大宋少年志》,里边有个叫王宽的角色,就是这样的翩翩少年君子。

而且,王宽也的确是剧中一个智慧的核心。我想也许编剧塑造这样一个角色就是描绘一个心中的掌握了“大学之道”的君子形象。最终,剧中“七斋”的少年们每每遇事都能思虑周到,处事精详,终于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和圈套陷阱,取得了行动的胜利。

刚才老师最后讲道当前的舆论盛传的各种间谍事件,还肆虐东南亚的诈骗案例,巧了《大宋少年志》也是说的类似的剧情。人不管主动地涉足,还是被动的卷入,如果及时做到“知止”,恐怕很多问题就都会不一样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