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

雄安的“千年大计”是什么?

2018-02-23  本文已影响10人  5534188846e1

在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当中,很多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个说法。虽然同样的说法也曾用在通州身上,但对于雄安这个籍籍无名的地方来说,如何完成“千年大计”的确是费心思的事情。

雄安最大的劣势就是基础太差,不过这也是她最大的优势——一张白纸。白纸上容易画出最美的图画,所以中央没有选那些大城市,没有选基础好的地方,而是选择了河北三个贫困县来做“千年大计”。至于千年大计是什么,中央应该有全盘的考虑,笔者也有几条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

雄安新区是大手笔工程,操盘手的角色异常重要。刚刚从深圳市委书记岗位调任为河北代省长的许勤,当仁不让是第一负责人。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河北省的另一位副省长袁桐利,曾经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一把手。有了这两个一线经验的领导,雄安至少不用摸石头过河了。但是有了带头人,还要有具体操盘的人。笔者接触过很多北方城市的人,包括领导干部,普遍感觉不思进取、思维落后,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变的。所以笔者建议雄安新区少用当地人,多用外来人,尤其是从国内其他新区招聘一线员工,这样才可能在白纸上画出好图来。

建设雄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发展理念和制度设计。既然是千年大计,那就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够做好的事情。从历史上看,哪些算作千年大计?长城、京杭大运河这是千年的工程;科举制是沿用了千年的制度。无论是工程还是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点——独具匠心且适合国情。雄安的历史包袱小,所以规划者应该高瞻远瞩,做出适合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在其他地区不便于施行的创新制度设计,赋予雄安新区更加灵活的政府管理权限、社会自治权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政府要创新性地担任全新角色。小政府、服务型政府应该是未来的执政方向。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都曾总结出经验清单,可以拿来就用。政府小了以后,吃财政饭的人也少了,就不必采取土地财政——依靠提高地价赚钱。地价不飞涨,房地产的价格就能平稳,这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笔者甚至建议雄安新区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只租不卖,依靠当地企业的税收也足以维持政府运行。

雄安还要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区。雄安距离北京和天津如此近,但又不属于这两大直辖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决定其必然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来这里的不能是北京和天津都不愿意要的大工厂,而应该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绿色环保的产业、新技术孵化器等。雄安不适合发展金融和虚拟经济,而应专心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军民融合、产学研对接、创业创新,打造中国的硅谷。

雄安更要做好与市场和资本的对接设计。建设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国家自然要投资,不过要让钱花得更有效率,就需要依靠市场,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介入。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市场资源,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吸引企业主动搬迁。还要引导和鼓励投资机构把最新的产业理念、营销模式、人才团队带过来,要让这里创业的企业有上市的绿色通道,为资本退出做好制度设计。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不是段子,而是事实。没有人,再好的设计也是花瓶。让人才愿意来这个地方,雄安可做的事情很多。首先把产业吸引过来,产业就会带动员工过来。这几天,多家央企已经表态支持雄安发展,所以未来这个不愁;但是要让人家自愿来这里,并且爱上这里,才算是成功。这首先需要交通设施的完善,例如与北京、天津的轨道交通需要快速完成,半小时就能到任何一地;与北京新机场的交通也要优先建设等。除了交通,就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必须是国际水准,这样人才才愿意留在这个地方,没有后顾之忧。另外,这个地方还要宜居。大城市堵车、污染、满眼钢筋水泥,这里就要一路畅通、清水绕城、满眼绿色,有了这些,何愁人才不来?

千年大计,事在人为。雄安新区,任重道远。这届中央政府说过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话,都做到了。我们坚信雄安新区必将创造历史,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