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心中都有小豆豆

2020-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寻找塞尔芙

最近儿子在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学校语文老师指定暑期必看书目,对这本书的书名早有耳闻,但从小到大自己竟没看过,今天闲暇之余翻了一下竟然爱不释手,一天断断续续也看完了,心中甚是感慨。


感动而温暖
看小豆豆的每个故事给我强烈的感受就是“感动而温暖”,淘气的,可爱的,善良的,勇敢的,好奇的,仗义的,懂事的...各种特质的小豆豆形象跃然纸上,小林校长耐心聆听四小时,小豆豆拉泰明上树,妈妈对豆豆撒谎的不识破,还有豆豆对洛奇的感情,我心中屡屡泛起涟漪,眼中湿润。

自卑与超越
看这本书时我想起最近在看的另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但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又领悟到另一种精神,那就是他人的鼓励真的可以让一个孩子超越自卑,巴学园有好多身体有障碍的学生,比如高桥,一个永远也长不高的孩子,长大后竟然成为一名公司里的关系协调师,与小林校长在巴学园期间对他所做的摆脱自卑的一切事情密切相关,比如专门为高桥设计的运动会项目让他年年得第一,又如在面对语文老师无意地冒犯式问题,“高桥,你长尾巴吗”之后小林校长那种发火。可能很多孩子童年时都会面临外人异样的眼光,家人打压式的教育,如果能遇到小林校长这样的人是何其有幸,可能就实现了从自卑到自信的跨越,如果遇不到,如果能懂得阿德勒所说的赋予过去以意义也能实现自我救赎。

然而现实中能这么幸运或是懂得理性看待过去的人并不多,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便是,三十几岁的女儿长期呆在家里啃老,患了社恐。原来这女孩从小到大接收到的都是父母打压式的语言,你不行,你做不了,你没用...女儿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找的是销售,结果在跟客户沟通时结结巴巴,被同事们嘲笑,从此就呆在家里不再找工作,父母对此又是各种奚落,在女儿决心自己开一家店时,父母的语言竟然是,“你要是能开店,我头都割给你”。呜呼哀哉!

保留我们的童真
就如小林校长提到的我们每个人与身俱来的一些品质会被社会变化,外部环境所影响和削弱,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些品质少一点慢一点被影响。好奇心就是其中一个与生俱来的品质,我的小儿子现在10个月,对于所见到的每个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感,要去探索,似乎随着年岁渐长,好奇心这种品质真的是在消失,成年人的世界流行的是“好奇害死猫”。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家长一看,不仅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也可以用来疗愈和提醒自己,曾经我们美好的童年,以及保留一份童真的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