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的蓝想法读书

闲谈《半小时中国史》

2022-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書海
半小时中国史

我觉得我绝对是一名专一的好男人,曾经作为一名标准的历史学渣,在多年后仍风采依旧,且更标准了。

每每身边朋友们在畅谈历代古人之时,我便正襟危坐,不时点头沉思,全程蒙娜丽莎式微笑。不是哥高冷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我对历史指点江山,侃侃而谈,臣妾实在办不到啊!

依稀还记得曾经班里面有两个同学在面红耳赤的争论着唐太宗到底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其学术气氛之热烈,不可言说。

正巧从旁侧经过的我,面带嘲讽的撇了他们一眼,不发一语,便扬长而去。连大宋的唐太宗都不知道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们说话的。

作为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人类文明的轨迹,在印象中,历史无疑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它的语言严肃、谨慎,读起来颇为艰难,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飘去找周公的女儿约会去了。

兴趣是一切热爱的开始,只有有趣的事物才会引发人们的兴趣,历史也不例外,“当年明月”仅靠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就挤进作家富豪榜便说明了一切。

有趣的历史既能使人兴趣盎然,读起来津津有味,又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严谨的知识,想必每个人都会喜欢这样的历史书,而我也不例外。

凌晨时分,打开了书架上尘封已久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于是单纯的我在不知道多少个半小时后才带着黑眼圈睡去了。

混子曰用幽默简洁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又不失严谨的写出了简单易懂的历史,合上书后依旧印象深刻。

但是混子兄弟,你这画的会不会太抽象派了点?还有我刚长出来的肥肉又被笑成了腹肌,作为赔偿,是不是也让我进一回你的五零一房间呀?

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学渣,从这样一本趣味十足的书中竟也懂得了不少人物典故,想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会轻易忘记的了。

比如孔子,比如焚书坑儒,再比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信智慧如你们,一定都是深刻懂得其中历史典故的吧?我好像看见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好吧,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们,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咳,我们先说一下孔子。

想必许多人都想不到,我们印象中慈眉善目的孔子在成为圣人之前可也不是个善茬。作为没落贵族的后代,他年少老成,因为努力学习过典章制度和礼仪,便顺利的进入鲁国做了礼仪专家。

在一次齐王与鲁王的饭局上,齐王让一堆演员上来跳土著舞助兴,这下子,坐于旁边的老孔就不高兴了,国家领导人吃饭这么严肃的事怎么能跳野蛮人的舞呢?于是他就把那些跳舞的人手脚都给砍了。

鲁国还有个改革派的文化大家叫作少正卯,思想先进口才又好,一堆迷妹哭着喊着要给他生猴子。

老孔又不开心了,改革神马的儒家最讨厌了,于是孔子在当上宰相的第三个月就找理由把人家给咔嚓了,还暴尸三日,这件事就连他的学生也不能理解。

后来,老孔由于政治上的主张,得罪人太多,干脆辞职跳槽,去别的国家寻求发展,于是孔子著名的周游列国之旅便开启了。在流浪了十三四年之后,才带着磨平的棱角回到老家开了培训班,开始专心于教育,终于成为了和蔼的孔圣人。

再说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想必许多人对于这一暴行都是义愤填膺的吧,但事实上,赢政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其实焚书这事得怪李斯,由于不爽儒家,便建议把民间禁锢思想的包括各国史书都烧了。

但皇宫中肯定是还有备份的,谁知道后面来了个没文化的糙汉子项羽,这货一把火就将皇宫全给烧了,顺便还甩了个锅给早已嗝屁的老秦。

还有坑儒这事,就是俩读过书的神棍给害的,骗了老秦不说,还满大街去说人家坏话:“秦始皇就是个二货,我要真炼成了长生不老药能给他吃吗?”云云。于是老秦大怒,彻查在背后说其坏话的读书人,然后埋了四百六十人。

这里的读书人指的可不仅仅是儒家,至于后面各种版本的以讹传讹,然后传了几千年,不过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罢了,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对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大家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想起来这句口头禅了?然后是不是发现根本不清楚它的出处与典故?话说这萧何是刘邦麾下的后勤部长,韩信是大将军,而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缠绵悱恻可歌可泣的故事。

先说韩信,这货特不招人待见,属于那种到人家蹭饭还不给好脸色的那种。曾经在项羽手下当过保安,后来跳槽到了刘邦那里,结果当了个管仓库的,于是一气之下,工资都不要就自离了。

而萧何却知道他是有本事的,于是连夜开车把他给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了。刚回来就让刘邦给他升了官,从此屌丝逆袭,当上大将军,走上了人生巅峰,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这货被人举报造反,被吕后抓住,最后死的老惨了,而打电话骗他过来的恰恰是当年一手推举他上去的萧何,这便是败也萧何了。

合上书本,历史上那些冰冷而神奇的人物都化作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儿,似乎他们也并不是那么玄乎,历史与我们的距离也不是那样的遥远了。终归到底,都是人干的。

它于我们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经验蕴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想深刻地了去解现实,理智地面对未来,我们便应当自觉的去回顾历史。

每个人初到人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却已经落在了历史的某个时刻里,而这一生也必定只能生活在漫漫历史的一个片段,在光阴的故事里,我们也终将成为历史,供他人品读。

文 | 书海

2018.4.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