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漫谈(二十二):埃赫那吞改革(下)
以宗教改革为突破口,埃赫那吞进一步把改革推进到更广的范围。
改革的第二个重大举措是迁都。从第11王朝开始,底比斯已经做了古埃及七百年的都城,这里的守旧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对改革造成了极大阻力。为了摆脱掣肘,埃赫那吞很早就开始考虑迁都事宜。继位第4年,他与王后在大臣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底比斯以北三百多公里尼罗河下游的一片开阔地,也就是今天的阿玛尔纳地区。
埃赫那吞决定在此建都。经过两年的营建,约公元前1374年,新城市正式设立界碑,标志着迁都完成。新都城被命名为「埃赫太吞」,意为「阿吞的视线」,保存至今的一块石碑上记载道:「在这一天埃赫太吞为了阿吞而创立,恩惠和慈爱被赐予埃赫那吞王」。埃赫太吞在尼罗河畔的荒野上新建而起,是人类建筑史上第一座完全预先规划的城市。它通过界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宫殿区、宗教区、生活区、墓穴区等等都被明确分开。埃赫那吞借由迁都重建了中央政府的一整套行政体系,从而削弱了旧势力的阻碍。埃赫太吞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但从建筑基址中仍能看出当年的城市布局。
埃赫太吞平面图在着手重整上层建筑的同时,埃赫那吞也在埃及社会各阶层中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改革的第三个要点便是提拔新兴阶层「涅木虎」。「涅木虎」在古埃及语里指的是贫穷的自由民,新王国时期埃及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下层自由民通过军功逐渐获得晋升,他们没有任何背景和依靠,所以对国王相当忠诚。埃赫那吞将「涅木虎」作为自己最亲信的人,给予他们大量赏赐,并安排到许多重要职位上。国王试图通过这一新兴阶层,增强了与世袭贵族和宗教集团做斗争的力量。
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历史上力度空前的大改革,震撼了整个社会的基础。他提升军功自由民的地位,削弱贵族和宗教势力,力图建立一个新的中央集权体制。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场改革最终并未推行成功。
首先,古埃及根深蒂固的宗教势力的反对,增加了大家对改革的疑虑。同时,阿蒙崇拜在古埃及社会有悠久历史,想一夜之间全盘否定也未免操之过急。
其次,埃赫那吞改革没有涉及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的土地问题,相反,埃及最大的地主——阿蒙神庙的祭司们利用手中掌控的大量农田,暗地里操纵粮价扰乱人心,减少了改革的支持者。
第三,埃赫那吞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内事务上,忽略周边局势,埃及边境烽烟四起,这无疑损害了国王的权威,也引发了军队的某种不满。
最后,埃赫那吞想建立一个高效的行政体系,他颁布了大量严格的法令,但执行与监督的力度不足。国王的法令一到底层就变了样,官吏借机敲诈勒索,使得民众怨声载道。
阿玛尔纳文书由于上述原因,改革过程中国王可谓得罪了除「涅木虎」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阶层。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埃赫那吞在统治的最后几年,试图与守旧势力进行某种谈判。王后尼斐尔泰悌坚决反对进行任何妥协,她因此与国王关系破裂并离开了王宫,埃赫那吞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约公元前1361年埃赫那吞去世,年幼的图坦卡蒙登上王位,守旧势力借机反扑,一场震撼古埃及社会的大改革宣告失败。
埃赫那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改革目标很宏大,但一些举措不得当,应对改革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有所失误,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宏图。尽管如此,他仍在史书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笔,至今仍是古埃及最有名的国王之一。埃赫那吞改革的成败得失,也引发了后人的许多讨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