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是只猫》读后感
在玄幻题材里,情感是没有物种之分的。《哈利是只猫》就是,它讲的是一只猫爱上了自己的人类主人,最后还为了保护主人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小说刻画了一只爱憎分明的猫,它对主人专一深情,对吸血鬼厌恶凶狠。其中第一次见到吸血鬼的场景于我而言印象特深。
就在乔治陪着苏西走进来的那个夜晚,哈利看见他的第一眼开始,已经有了警觉和敌意。哈利看见他搀扶着苏西推开门的那一刻,发出一声尖利的警告,然后很迅速地从沙发上跳下去,弓着背逼近乔治,露出一口锋利的猫牙。不知道怎么会的?乔治竟然被哈利逼得闪到了苏西的身后。
这是哈利第一次见到吸血鬼,作者铁鹰老师的这个场景描写我非常喜欢。救人的乔治长着人形却畏畏缩缩,神猫哈利体型娇小却咄咄逼人,这样的反差描写很有画面感,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这剑拔弩张的环境。然后老师用了两次“逼”这个字,第一次是哈利,“弓着背逼近乔治”,展示了哈利的凶狠;第二次是乔治,“乔治竟然被哈利逼得闪到了苏西的身后。”这一次的,展现了吸血鬼懦弱的一面。于是,同一个场景,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了。读罢,不禁想,其实不需要多么深奥的字眼,只要用得合适,就能赋予人物灵魂。
对于哈利表达喜怒,老师用了两个相声词来描写,比如
等乔治关上门消失在门背后,哈利马上娇媚地在苏西胳膊上蹭,嘴里不再是“嗤嗤”的声音,而是“喵呜、喵呜”地献媚。
不喜欢的,哈利是“嗤嗤”,喜欢的是“喵呜、喵呜”。可以说,这两个词将哈利的凶和媚展示得淋漓尽致。之所以喜欢哈利第一次见吸血鬼的这一段,就是因为老师将正反两个人物集中在一处,先天就有强烈的对比和戏剧性,再加以渲染修饰,就有了很强的可读性。这对于我学写故事和小说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对于形象的刻画,老师也可以写得生动有趣,
哈利是一只纯种波斯猫,纯白色的长毛,一对鸳鸯双色的眼睛。最神奇的是他那对鸳鸯双色眼所产生的变化。每天早晨开始,直到中午十二点前,右面那只滚圆的眼睛总是蓝色,海洋一般的湛蓝;而左面那只,却是紫铜色,就像古老的钱币。可是,从十二点以后,那对眼睛就开始变化了,左面成了蓝色,右面变了紫铜色。所有认识哈利的猫狗都很惊讶他这对神奇的眼睛,尤其是那群总在哈利面前献媚的母猫们。
这是文章第一段,开篇就对哈利的形象做了描述。除开第一句介绍了哈利的毛色是纯白的长毛外,整段全是对眼睛的描写。而且主要是通过眼睛的变化来阐述哈利的与众不同。第一句介绍了哈利有一对鸳鸯双色的眼睛,紧接着第二句抛出一个话题,眼睛会变化,吸引人接着往下读。第三句,作者从时间上来描写哈利眼睛的颜色,第四句,作者描写了哈利眼睛是怎么变化的,十二点后,眼睛变化,右眼紫铜,左眼蓝色。最后一句,可以说是一个结论,因为眼睛的于众不同,哈利备受异性青睐。看完这段,由衷感叹老师真是观察入微,描写细腻,
因为写的是动物,这篇文章用大量的动词来描写猫,这也是我丰富自己词汇的一个宝库。比如下面这段
下面炸了窝,人们惊恐万状地四散逃避。乔治夺路朝宴会厅外面逃去。哈利一击未中,身体朝下坠去,在触及人群中一个绅士头部之前,闪电般收起利刃,只用厚厚的带有肉垫的前爪,在他头上一按。在那位绅士声嘶力竭的一声大喊中,哈利已经第二次腾空而起,跃到了乔治身后。乔治逃出大门,哈利紧追其后。
写人的动词有“逃避”,吸血鬼乔治的是“逃”,哈利的最多。仔细看看,有“击”、“坠”、“收”、“按”、“腾空而起”、“跃”、“追”。短短一段,描写猫的就有七个不同的动词,如果不是平时注重观察,大量积累,厚积薄发,我想谁都做不到这样信手拈来的。
看了这篇小说里的猫,感觉它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血有肉。老师能把一只虚幻的猫写活,应验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养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细节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