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不是老大难——《做个研究型教师》学习心得

2022-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言君

我在如师学习时,就常听老师讲,要做一个会研究的老师。如今来到工作岗位也已三年,虽然我每年都会应学校要求申请课题,却都没能选入县级课题,尽管也可以作为校级课题结题,我还是没能完成课题结题。一是想进入县级课题再研究结题,二是面对自己的课题是在有些无从下手,且其中的研究步骤之繁琐让我望而却步。《做个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到来的正是时候,我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关于课题研究的诸多常识性问题,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对待课题研究上错误的想法和做法。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导师手把手教你带你研究,教给你研究的方法,更是传授面对研究时务实的心态,让我受益良多。

面对研究的错误心态:畏难、功利

从这本书中,我意识到我对课题研究理解之狭隘和偏见。我曾以为的研究是“高大上”,一个课题能够解决一系列相同领域下的问题,它的研究过程是十分繁杂,甚至要好几人分配任务,一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也曾以为课题是为了解决职称问题,带有功利性的目的,选择一个石破惊天的研究课题,追逐教育潮流和热点,就理论研究理论,所写的内容就如同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说的:华而不实、说做各异、虚张声势、虚假写作。

课题研究分两种,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教科研工作只能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而不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反观我曾为给课题写的论文,都是在阅读多篇文章和文献后,理论的堆砌而无实践,即使是所举例子也是他人文章的改写或自己脑中臆想的片段。这就是说做各异、华而不实、虚假写作。

课题研究应脚踏实地,研究是为了务实而有效地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往往较小且易操作,在一个一个研究问题解决之后,自己自然会获得提升。

课题研究的错误做法:选题大、不创新

本书提到了我们在选题时易犯的错误,一是选题太大,二是选题太空,三是问题不会转化,四是缺乏选题预设。反思我自己的课题选题时,我发现我的选题研究范围确实较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教学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范围大且涉及的内容多,自己实施不了。“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一定要在微小上下功夫,以微小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就像书上所比喻的那样:针尖扎的深,而平面却难以深入,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做研究不要总想着宏大的教育问题,而要寻找教学中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是为了日常教学服务。

有价值的课题,应做到“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其中,关于创新性是这样描述的:一是对尚无他人研究的课题去开展研究;二是对已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有新的突破。我的选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研究”是关于“动手操作”方面的,而在知网上搜索“动手操作”“有效性”这样的词条能找到好几篇相关文章,由此可见我的选题“落伍”了,或者说我在关于“动手操作”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新的突破。

由此分析,我之前的选题确实是失败的。

课题研究功在平时:实践、阅读

课题研究不是坐在凳子上凭空想象,突然就有的,而是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痛点。正如本书中所说的“教师不要盲目相信名家和书本,教师关注发生在自己课堂和身边的那些问题、感悟与经验更重要。因为这是原生态的、有生命温度的,往往更真实鲜活、更可靠。”所以,我们应尝试去记录教学中的某些事件,或是处理学生问题、或是班务工作、或是课堂感悟与发现,这些都会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从这些实践中,我们能找到自己想迫切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真切且有针对性,可以试着进行研究。

除了实践,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阅读。在阅读中,我们有时也能产生选题的灵感,当然阅读的作用远大于此。阅读能让自己紧跟时代特点,了解热点问题,同时在遇到问题时能给自己理论上的指导,或是避免研究前人研究过的内容。阅读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亦有帮助,课题研究离不开“写”,从开题报告、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等都需要文字表述,尤其是研究所写的论文,都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字功底。

读完本书,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为清晰且切实的认识,课题研究不是“老大难”,它其实就在我们日常教学、阅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痛点,并转化为切入点小的研究课题,真实发问、务实研究、真诚写作,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力一定会逐步提升。

(禁挪用抄袭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