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平台知识介绍专题产品汪的不归路需求与用研

互联网金融平台知识介绍7:如何更有效地做需求管理,避免瞎忙

2016-01-24  本文已影响394人  复盘随记

互联网金融平台知识介绍文章列表http://www.jianshu.com/p/8443e4c53f37

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下面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做好需求管理。

什么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就是收集需求、评估需求、整理需求、出方案、上线、跟踪效果的过程。

对于需求管理,我的经验是:

1.收集需求

需求主要来自下面几个方面

1.产品经理自身最好是产品的资深用户,平时要多和用户沟通,要常泡相关的论坛,发觉用户需求。比如用户提现时,有时是有急事需要拿钱应急,用户等不及两三天到账,那么你的产品是可以为用户提高即时到账的服务。
2.关注行业变化和技术发展,发现可能的机会和调整方向。比如当苹果出了指纹解锁功能,你也可以考虑自己的app上是否可以跟进指纹解锁进入app的功能。比如是否可以像积木盒子、人人贷那样在强制要求资金托管前布局资金托管。
3.关注市面上最新、最热的产品,寻找可以借鉴的功能或者运营方案。

注重产品核心指标的提升(点击可执行的指标才对产品有帮助http://www.jianshu.com/p/5d6807e20139 查看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竞品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竞品不断地进化,推出新功能,或者优化了老功能的体验。不知道竞品的状况,自己会在不知不觉间落后于市场。如果竞品的某项改动使得体验超过了自己,则要把该改动加入自己的需求池中,等待分析处理。从工作安排上来说,可以让每位同事负责若干个行业标杆竞品的跟踪,每两周出一份对方的改进报告,供大家参考

要收集用户反馈,首先要建立用户能够发出声音的入口,比如app里的意见反馈,比如搭建论坛;其次要有用户反馈意见的奖励机制,引导用户更积极地提出建议。产品经理每天要看用户的反馈,整理所有的反馈到需求池。运营和客服平时接触用户最多,他们也要每周发一封用户反馈的问题的整理邮件给产品部门,然后将需求加入需求池中。

老板经常会提出他的一些需求,但是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问清他需求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后加入需求池,如果很简单,可以先上线,如果很复杂,需要等待下一步分析。

产品经理要理清楚和自己有合作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了他们的业务细节,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定期和他们沟通,找到对方工作内容中的流程和变量,找到他们的时间瓶颈,人力消耗大的地方,每日工作占用时间最多的地方,最产生价值的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些都是可以优化的点,把这些需求点加入需求池。

根据bug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要么立即修复,要么也加入需求池。

此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可以看到需求整体全貌的需求池,并且需求池的规模还在不断的增长。

2.评估需求的价值

纯银说:“任何产品,至少50%的需求对成败是无影响的。包括错误的方向,错误的设计,以及并没有错但是然并卵,仅仅是设计者自我陶醉的细节”。微软甚至说无效需求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一个无效需求,会浪费产品、设计、技术、运营等部门的时间,在日后还需要不断地打补丁。人力有限,我们必须识别真正有价值的需求

我们可以列一个公式 需求的价值 = 需求使用的频率 *需求带来的改进。则有价值的需求至少具有下面之一的特征:

1.需求可以提高核心指标。比如提高用户的注册转化率、留存率、核心功能的使用率、核心流程的漏斗转化率、用户传播率。
2.需求是高频的。虽说用户是上帝,但是有的功能就只有提需求的那个用户会用,真的没有必要做。

收集到需求后,我们应该考虑

1.需求的本质是什么,需求到底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做了这个需求后能带来多大改观,改观可以是体验的提升,可以是收益的增加,也可以是成本的减少,也可以是核心操作转化率的提高.....
2.需求的用户群多大,使用频率是怎么样的。
3.如果不做这个需求,会怎么样,会有什么损失吗?很多需求无论做不做都是对成败没影响。
4.和公司战略、产品定位之间的关系,是否有相悖之处。

需求的价值需要在收到需求的时候,就考虑清楚。而需求的解决方案则可以在真的要处理该需求的时候再思考。

3.整理需求

我们如何更有效的整理需求呢?答案就是建立一个需求池,收集到需求后立即把需求记录进去。
我们根据需求的价值和紧急程度,将需求池内的全部需求进行排序。并把分析过的需求转移到不同版本的需求列表中。

我们可以利用tower等项目管理工具的面板形式。用一个面板充当需求池,其他面板充当其他版本的需求列表。



当我们分析过需求的紧急程度后,就可以把需求拖拽到某个版本的需求列表中。非常方便

4.出方案

我们的目标不是完成需求,而是有效解决问题。
需求分析就是为了搞清楚隐藏在需求背后的问题。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搞懂需求的用户、场景、动机、行为路径。

1.先搞清现状。需求的用户是谁,什么样的用户需要这个需求,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具有这样特征的用户在哪些场景下存在该需求,用户的根本动机是什么,目前这些用户在每个场景下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根据用户特征、场景特征、根本动机、行为路径上心理需求的变化,设计出方案。
3.确认方案能否能解决问题。方案是否覆盖了需求的每个场景。
4.思考方案会引起哪些核心数据发生变化,提前埋点统计数据,用于用户上线后的数据对比。(当然,不一定所有的变化都可以数值化)

5.开发上线

我认为一个需求的开发时间不要超过两周,两周内必须上线。需求多开发不完,就把价值低的需求放到下一个版本。
只有多上线,才能被验证需求是否真的起作用,开发一个月后不受用户认可,损失就大了,但是半个月上线一次,就可以提前知道核心功能的认可程度。
这个上线的意思,不一定是公开给所有用户,至少给相关人都看一下,或找人试用。

核心思想:精益设计,迭代开发,上线验证

最开始上线的时候,要做好效果不好的心理准备,所以可以

  1. 灰度发布或者公测。可以选择特定比例或特定类型的用户展示新功能,或者招募用户参与公测。我个人比较喜欢公测,因为参与公测的用户对于产品的容忍度较高,而且也比较热心,会给很多反馈。
  1. 设置开关。如果效果不好、不受欢迎的话把开关关掉,用户就看不到新上线的改动了。
  2. 灵活的入口或者很深的入口。选择可以灵活调整的地方作为新功能的入口,比如说banner;也可以选择层级很深只有一部分人会达到的地方放置入口。功能下掉不会那么突兀。

功能得到认可,调整问题后,再大规模地推开。

6.跟踪效果

上线的需求真的起作用了么?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去验证

1.能看数据变化的,要看数据的变化,核心指标是有提升,用户对于新功能的使用频次是怎么样的。
2.能收集用户的反馈,要收集用户反馈,看看用户的评价如何,是否还有改进空间。

7.纯吐槽

我们常常出于下面的原因做需求,这并不合理。

1.谁桑门大,做谁的需求。
2.谁催的急,做谁的需求。
3.这个需求着急做的原因是“提出1个月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做”。赶紧做。

请搜索微信号:ReviewReborn,或者长按二维码关注【复盘】,和博主一起在回顾与反思中获得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