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凤中老师
凤中在一座山下,距离镇上四里路,我就在这里上班。这是一所初中,四十多个老师,两百多学生,三个年级,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四个班。
这是我刚到凤中的情况。
三年过去了,学生不到二百人了,都转学进城了,他们的父亲找关系托人费劲千辛万苦把孩子转进城里的学校,母亲跟着陪读,每天十二点下午六点之前给孩子做好饭放在桌子上,有的还要用空闲时间打点零工,农忙时候换成爷爷奶奶来管孩子。
凤中最壮观的景象就是放学大门口送饭的家长和吃饭的学生,家长隔着铁栅栏们给孩子把饭送进去,孩子就坐在台阶上露天吃饭,有时下雨了,一群人挤在门房老汉的小房子里。教室是不让带饭进去的。有点像监狱送饭的,凤中刚好是寄宿制学校,一个班除了几个离家近的晚上回家睡觉,剩下的都在学校住宿。班主任除了晚上十点下了晚自习后查宿,早上六点半,中午十二点半,晚上六点半都要去教室到位,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当班主任,班主任每月只多一百二十元,事情还多的不行,学校开全干会,安排下来的事情,都和班主任有关。
家长的不易,孩子却看不见。
吃饱了,继续玩,上课也是凑合着上,下了课,继续疯。
教育的顽疾就在于永远是后知后觉,等知道学了,晚了。极少数人能走在年龄前面醒悟,做出超出自己年龄的事情。
但是我到城中后,却发现,凤中的学生还是好。城中的学生有太多坏习气,鱼龙混杂在一起,整个城中都是乌烟瘴气的。
人总是得陇望蜀的,老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绩好,品德好,样样好,可惜优秀的人太少了。
凤中当时的校长姓吴,个子不高,抓卫生抓的多,这就苦了政教处的马干事,吃完饭二十分钟,马干事就拿个话筒满校园喊生活委员值日生打扫卫生,班干部最难当的不是班长,而是生活委员,辞职率最高的也是生活委员。
凤中的节奏很慢,一件事情安排下去,总得拖上一两周才能有成果,干活慢,但牵扯到自身利益或者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我在凤中三年,也是稀里糊涂的三年,连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搞不清楚,备课倒是每周四检查一次,但都是照着抄的,上课就是靠网上下的课件,感谢互联网。
赵老师是很好玩的,喜欢骑摩托车,玩弹弓,家在西安,到凤中十几年了,孩子都上小学了。赵老师晚上叫过我一两回出去打弹弓,挺有意思的,半夜回来一身的狗杂杂刺,两脚都是黄泥。
凤中的老师都不喜欢这里,这里实在是太偏僻了,距县城远,他们的家和孩子都在县城,每周五放学后开全干会,开完了急匆匆搭车回县城,周一早上五六点就从县城出发,去学校过完一周。
人的心都不在学校里,学校怎么能搞好呢。
也是多亏了山高皇帝远,学生也少,县上领导也不怎么重视这儿,来一趟就得一个小时。
后来因为发生了不安全事故,家长来闹事,缠了吴校长一年多,适逢县教育局换了局长,全县校长也要调整,吴校长就挪了地方,到了离县城近的学校去了。
来了一位新校长,姓李。
李校长脸色很黑,一年四季都是黑西装,再加上经常不笑,整个学校就很压抑。
吴校长在时候大家都觉得吴校长不好,李校长来了,大家反而觉得吴校长很好。
李校长在凤中三年时间了,老教师想办法调动的有十几个。
这怪得了谁呢,大家总不能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吧。
新来了不少老师,一批接一批,只是苦了那些乡下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