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瑜伽经》

现在开始学瑜伽(0033-1.33)

2019-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Celia音希小筑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周遭有人比我们快乐,也有人比我们不快乐。有些人也许做了值得赞赏的事,另一些人则惹出风波。对待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无论我们的惯常态度如何,若能为那些比我们快乐的人感到高兴,对比我们不快乐的人心怀慈悲,而为那些做出值得称赞的事的人感动喜悦,对他人的过错,则不为所扰,我们的心就会极度平静

1.33    In daily life we see people around who are happier than we are, people who are less happy. Somemay be doing praise worthy things and others causing problems. Whatever may be our usual attitude toward such people and their actions, if we can be pleased with others who are happier than ourselves, compassionate toward those who are unhappy, joyful with those doing praise worthy things, and remain undisturbed by the errors of others ,our mind will be very tranquil.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周遭有人比我们快乐,也有人比我们不快乐。有些人也许做了值得赞赏的事,另一些人则惹出风波。对待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无论我们的惯常态度如何,若能为那些比我们快乐的人感到高兴,对比我们不快乐的人心怀慈悲,而为那些做出值得称赞的事的人感动喜悦,对他人的过错,则不为所扰,我们的心就会极度平静。


摘自《瑜伽之心》

德斯卡查尔著

心的平静来自对德行的培养:对幸福的人的友善和对不幸的人的慈悲、对有德的人的喜乐和对邪恶的人的冷漠

1.33    心的平静来自对德行的培养:对幸福的人的友善和对不幸的人的慈悲、对有德的人的喜乐和对邪恶的人的冷漠。

        如果碰上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大多会羡慕他,乃至嫉妒他的成功。我们必须学着为他感到高兴,就像为朋友的幸福而快乐一样。如果有人不幸,我们应当为他感到难过,而不是雪上加霜地鄙视或指责他。别人的美德容易激怒我们,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们对此加以嘲讽,认为那只是伪善。其实,我们应该为它感到喜乐,把它看做对自己的激励。对于邪恶的人,我们应当记起基督的话:“不要与恶人作对。”如果有人憎恨我们,伤害我们,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用仇恨和伤害回击他。也许我们得逞了,但这么做更会伤害我们自己,仇恨会让我们的心陷入混乱。所以我们必须训练自己毫不计较别人对子的伤害。我们必须去探究邪恶者为何会邪恶,试着去了解他这样对待我们的原因。通常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对此也有部分责任。侵略者与受害者、谋杀犯和被谋杀者的关系并不总能简单地归结为有罪和无辜的关系,它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双方都可能受到了挑衅。

        对待我们人类同胞的正确态度,可以印度修道院誓言开篇的一句话来概括:“蜜蜂寻找花蜜。我将避开苍蝇的习惯而效仿蜜蜂的习惯。我就将避免从他人身上挑刺,而只是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这句誓言,是我们应该完全接受并付诸实践的。

摘自《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著

培养友善的态度以得到快乐,对于不快乐的要给予怜悯,欣喜拥有善良道德,不理会邪恶;如此,心灵可以保有不受干扰的平静

1.33      培养友善的态度以得到快乐,对于不快乐的要给予怜悯,欣喜拥有善良道德,不理会邪恶;如此,心灵可以保有不受干扰的平静。     

        不论你是否想达到三摩地的境界,或是根本不想学瑜伽,我都会劝你至少要记得这一节经文。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维持平静的心灵是很有帮助的。

        也许在你的生命中,并没有什么伟大的目标,但是不妨好好地学习这一节,你就会看出它的功效。对我来说,这段经文是一盏使我心灵常保平静的指引明灯。

        谁不喜欢常保平静?谁不喜欢永远快乐?每一个人都喜欢。所以,巴坦加里给了我们四把钥匙:友善、怜悯、喜悦以及不理会。世上只有四种锁,把这四把钥匙永远带在身边,只要遇到任何一种锁,你就有正确的钥匙打开它了。

        这四种锁是什么?快乐的人、不快乐的人、有道德的人、邪恶的人,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将任何人放进这四种类别里。

        当你看到快乐的人,用“友善”这把钥匙。巴坦加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使在四千年前,一定有人不喜欢看到别人快乐,现在还是一样。例如,有人开了一辆豪华轿车,将它停在一栋豪华大厦前面,然后下车。另外有一些人顶着大太阳,很累地在铺路。他们有多少人是快乐的?不多的。他们会说:“你看那辆豪华车,它在吸我们劳工的血啊。”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永远是嫉妒的。她只是下了车,走进屋子,批评者却内心激荡,而不去想:“啊,如果每个人都像她这么幸运,这世界有多快乐啊,愿神保佑每一个都能像她那么幸运,有一天我也会得到这些的。”你要结交这种朋友。然而,我们多半都没有这种反应,不仅是个人之间没有,就连国家之间也没有。当某些国家强盛繁荣,就会引起邻国的妒忌,想摧毁其经济。

        当一个人获得名声和地位时,就会有人批评:“啊,你不知道她有个地位显赫的哥哥吗?她一定是靠这个关系发迹的。”他们从不愿承认她可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个嫉妒,并不会打扰到她,反而会打扰到批评者自己的平静。所以,当我们看到快乐的人,应该一直保有友善的钥匙。

        下一把锁是什么?不快乐的人。“嗯,大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业障,他一定在前世造了业,让他现在去忍受吧。”我们不应该有这种态度。或许他确实在承受着前世所造的业,但是我们应该要有怜悯心。如果你能伸出援手,一定要伸出援手;如果你能分半块面包出来,就与他分享吧。一定要永远怀着怜悯之心。你这么做会得到和平与平静的心。请记得,我们的目的是要保持平静的心。不论我们的怜悯能否帮助别人,只要有仁慈的感受,至少已算帮助了。

        第三种是有善良品德的人。当你看到一个善良的人,感觉是喜悦的——“啊,他真好,他是我的英雄,我要模仿他的善良。”不要羡慕他,不要想把他拉下来。欣赏他内在的好品性,也试着在你的生命中挖掘这种好德行。

        最后一种人是邪恶的。我们不否认有时候会遇到坏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呢?不理会。“是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也许我昨天也是这样,但我现在不是比较好了吗?他也可能明天就会比较好了。”不要试着去劝导这种人,因为邪恶的人通常是不听劝的。如果试着去劝他们,你会失去平静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潘恰•坦特拉(Pancha Tantra)的小故事:

        一个下雨天,有一只猴子坐在树枝上,完全淋湿了。而在这棵树的正对面,一只麻雀坐在树枝上的鸟巢里。通常来说,麻雀都喜欢鸟巢筑在树枝边上,风吹来时可以轻轻摇晃。里面有个小屋,还有上层,一个客厅,一间卧房,还有传达室。真的,你得看看,有时候还真羡慕麻雀小屋呢。

        此时,在巢里温暖舒服的小麻雀正好往外看到了可怜的猴子,说:“亲爱的朋友,我是这么娇小,我甚至没有你那样的手,我只有小小的嘴巴,但我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窝,就是为了雨天而准备。即使雨不停地下、一直下,我仍然可以温暖地躲在里面。我听达尔文说你们是人类的祖先,你们你为什么不用用头脑,在某个地方,盖一间很好的小屋子,能在雨天保护你呢?”

        你可以想象猴子的脸色,真是可怕极了!“噢,你这个小鬼!好大的胆子,竟敢教训我?就是因为现在你又温暖、又舒服,所以嘲笑我。你等着,你会知道你的下场的。”猴子冲向鸟巢,把窝给扯碎了,可怜的小鸟只好飞出去,淋得跟猴子一样湿。

        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到现在都还记得。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的猴子,如果你劝他们,他们会认为你是在羞辱他们,认为你很得意、骄傲。如果你感觉到别人有这种倾向,避开他,他或她一定会受到教训的。向这种人劝解,你只会失掉内心的平静。

        你还能想出任何其他种类的人马?巴坦加里把人分成这四种:快乐的人,不快乐的人、有道德的人、邪恶的人。所以,我们要有这四种态度:友善、怜悯、喜悦和不理会。把这四把钥匙永远放在口袋里。如果你对每一种人用对了钥匙,你就能保持平静,世上没有事情会让你烦恼了。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要维持心灵的平静。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一开始就提醒我们这一点。这一节是很有用的。

摘自《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陈景园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