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解析】画廊公关,90%都是海归白富美?
想当旅行定制师,需要读什么专业?为一生推的爱豆做造型是怎样一种体验?在顶级美术馆和画廊上班到底爽不爽?如何成为网红漫画家?这些“酷职业”,或许并没那么遥不可及。每周一位从业者,为你说透“酷职业”的体验与秘辛。
本期分享者是画廊PR何鲜菇。曾在4家美术馆或顶级画廊工作的她,对艺术机构PR(媒体公关)这一职位体验尤深。
何鲜菇
资深画廊PR
“艺术专业、海归背景,都没有这一点重要。”
何鲜菇工作的画廊,位于北京798艺术区主干道侧。
下午4点,画廊将有新展开幕。早在中午,何鲜菇就将准备送给VIP的礼品——展览画册准备停当,作为简单冷餐的曲奇饼和矿泉水也已备齐。而早在前一天,她就已把展览开幕的邀请函发送给她准备邀请的各家媒体。
何鲜菇是这间画廊的媒体公关。新展开幕前后总是她最忙的时候。
何鲜菇为参观者导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画廊媒体公关这个职位,在业内一般会被简称“画廊媒体”或“画廊PR”。工作内容顾名思义,正是代表画廊和各家媒体打交道。
画廊筹备一个展览,往往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从最初的联系艺术家、商定主题,到中期的展览部撰写文字、设计部设计物料,再到临开幕前的运送作品、以及最终的布展工作,每一个环节,无不需要烧掉大量成本。
而展览终于落成后,影响力究竟能有多大,各家媒体上能够看到多少报道、舆论能够激起多少水花,如此种种,很大程度上都是要看画廊和媒体的关系处得是否融洽,也就是取决于媒体公关的工作能力。
难怪无论多小的画廊,即使连老板带伙计一共只四、五个人,其中也必然会有一位媒体公关——在小型画廊中,这位公关通常会坐在前台,将问询工作也一肩挑起。甚至布展到紧急时刻,也会被抽调去贴展签、写名牌,是万金油一般的存在。
何鲜菇与活动参与者。(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何鲜菇看来,媒体公关并不需要专业背景。
93年出生的她,大学在东北,读的是毫不相关的专业。当描述那时的自己,除了至今一贯的性格开朗、喜欢社交外,何鲜菇实在说不出来有何特别之处,令现在的她得以和在一般人眼中“高冷”的艺术行业结缘。
“大三的时候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特别文艺的号。寒假正在找实习的时候,发现同学都去那种外企或进出口公司实习,我实在不想去。正在焦虑地刷微博,突然看到一个博主在发,北京有一家艺术沙龙在招实习生。”何鲜菇告诉有小树。
那间艺术沙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画廊,而更像是一堆艺术家朋友聊聊天吹吹水的聚会地点。何鲜菇孤注一掷地来到北京,去面试时却被告知,由于临近年关,沙龙打算提前放假了。
沙龙负责人觉得很对不起这个特地从东北赶来的小姑娘。他主动将她介绍给沙龙中在场的其他人,请大家给她“推荐个上班的地方”。
当天在场的,有不少年轻艺术家。至今,何鲜菇还和他们大部分人保持着联系。
何鲜菇与参观者。(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这次接触,成了她“入行”的契机。
对于艺术行业,何鲜菇最初的印象就是:好玩、新鲜、丰富。
“不断有新的展览,各种有趣的画、雕塑、影像、新的形势,还能认识到更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总是在思考,不仅是思考自己的作品,也思考到方方面面。这种气质其实很容易看出来。”
何鲜菇笑言,她也想过找个艺术家男朋友。“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欲望,但是不一定都有创作的天赋。看到自己另一半有创作的天赋,也是蛮好玩的事情,好像因为这种互补,令人能够变得更加完整。”
点击上图,直达她的语音分享哦
何鲜菇告诉有小树,许多艺术机构从业者的另一半都是职业艺术家。
画廊与美术馆中工作人员,女性约占七成以上,而媒体公关更是几乎90%都是女生在做。“这个岗位要求形象比较好——当然不是需要你很美,而是说至少要清爽干净舒服,因为毕竟走在外面和媒体打交道,代表的是这个画廊。”何鲜菇说。
“学艺术相关专业出身固然不错,海归、英语好也是强大加成,因为很多好的艺术类媒体都是国际上的,能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替你宣传当然最好。”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素质,何鲜菇觉得,“还是要有公关意识。”所谓公关意识,大概不仅是指媒体公关个人需要喜欢社交,也同样指在一言一行当中,有意识地维护画廊的形象。“首先,你的形象就是画廊的形象,其次,不能跟陌生媒体聊两句之后,让他觉得你家画廊很差劲、完全不想报道吧。”
何鲜菇工作过的机构。(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开幕式是4点,2点多,已经有人陆续到场。这些人除了记者,也有艺术家本人和来给他捧场的朋友们。何鲜菇与他们一一打招呼;若有人想认识艺术家,她也会帮忙介绍。
几乎所有媒体公关都需要熟悉展览的内容及艺术家经历。平时,在有其他画廊或美术馆人员、外地或外国重要客人到访时,媒体公关都应负责陪同看展,并作出讲解。
开幕式上,一家艺术类纸媒的记者上前问她,能不能对艺术家做个专访。虽然对方没有提前提出要求这点让鲜菇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安排采访也是她工作任务之一。她当即对记者承诺,她会去尽力协调艺术家的时间。
何鲜菇与参观者。(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持续数小时的开幕式间,不断的琐事令她几乎没歇脚的工夫。
仪式结束后,画廊全体工作人员、艺术家和前来的资深媒体都有顿庆功宴吃。一场场吃下来,798几家馆子何鲜菇都已吃得烂熟;填饱肚子留在席面上,也不外乎就是听老板、艺术家与策展人喝酒吹水。
做画廊媒体公关,给何鲜菇带来的新鲜感难以褪色。毕竟身处艺术圈,一年数千个新展览,数不清的社交机会,令她能够与更多开放、多元又有趣的人打交道。
而另一方面,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艺术行业本身无法提供高薪,自己又无专业背景,她经常觉得,倘若不留在画廊,而是出去到媒体、市场等领域闯荡,或许能够提供给自己更多坚实的物质。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无论未来如何,何鲜菇现在相信,艺术是一个身负重任的行业。因为“好的展览、好的艺术家,能够左右整个国民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代的传统,向来以务实不务虚为美德。即使到现在,艺术家花大力气做出作品,观众也很可能接收不到什么启发性——反而会指着画诘问:“画的是什么,怎么看不懂?这有什么用啊?”
何鲜菇曾在798最大的美术馆做观众体验专员。每当观众问出这种问题,她心中都是沮丧又窝火,默默吐槽:“又不是阅读理解,没有要求您看懂……假如说衣服的作用是用来穿,那画的作用不就是用来看吗?”
但幸好现在,何鲜菇已经可以笃定地告诉有小树:“入行三年来,明显感到走进画廊和美术馆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也越来越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了。”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这些走进画廊和美术馆看展览的人当中,学生占比很大。甚至很多人会直接走上前问她:“怎样才能来你这里工作?”
何鲜菇明白,这些小朋友们都很多像三年前的她一样,渴望在美轮美奂的“白立方”中工作,渴望有机会结识更多有趣的新朋友。
又或者,渴望什么还不知道,但已经知道什么,是自己绝对忍不了的。恰好,艺术不在此列。
所以,好像试试也无妨。
《画廊公关,90%都是海归白富美?》语音专题内容:
工作中,你最经常处理什么样的问题?
工作状态是怎样,经常往外跑OR坐在电脑前?考勤、管理是否自由?
应聘时,一般会谁来面试你?面几轮?会有笔试吗?可结合自身经历。
你觉得胜任这个职位的核心素质是什么?个人觉得门槛高吗?
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怎样?在画廊全体工作人员当中,处在怎样的水平?
是否有(出国)差旅机会?这种机会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