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心理与社会

输到倾家荡产,还无法收手,赌博上瘾到底有多可怕,能戒掉吗?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20人  心理咨询师许烨

如果你去问一个赌博上瘾者:“你知道赌博,十赌九输吧?”

赌博者会告诉你:“知道,但我认为,我就是会赢的那个”。就是这样的想法,会使赌博的人深陷其中。

古人说:小赌怡情。但对于已经赌博上瘾的人,可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基本会有这三个特征:

1. 赌博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一种行为习惯,通常会在多次、反复的强化下形成。

例如:有人每天清晨都要空腹喝一杯温水。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后,哪天早上没有喝上这杯水,总觉得浑身不得劲。

会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是,他认为这是一种养生方式,能够让自己身体更加的健康。在这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他通过喝水的这一行为,想要收获到的是健康。

所以,每一个习惯的形成,其背后都有一个推动力。若是习惯轨迹被打破,身心都会感到一种无所适从感。


赌博也是一样,起初只能算作是一种娱乐活动,但是这种娱乐活动具有高刺激性与高奖励性。

有时候一次就能赢几千,但输起来也快得很。所以这种患得患失,急切地等待开奖那刻的刺激感,很难有其他娱乐项目可以取代。


2. 形成了条件反射

赌博成瘾的人,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去赌博呢?

一般来说,当他感到有压力、焦虑或者无聊的时候,他会想起赌博,并付诸行动。

从这一点来看,赌博是他的一种应对消极情绪的方式。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赌博成瘾的人,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丈母娘常嫌弃他没钱,老婆也赚得比他多,为了能够赢回自己的面子和自尊,他选择通过赌博来快赚钱。

刚开始的确来钱很容易,这就形成了赌博的行为强化。后来输多了,他也想收手。但每次感觉到来自老婆和丈母娘的轻视后,他又会忍不住地去赌博。

所以,对他而言,来自老婆和丈母娘的轻视,就是触发他赌博行为的反射讯号。虽然初衷是想通过赌博赚快钱,让自己能够在丈母娘面前扬眉吐气一番。但当赌博次数多了,行为被强化之后,就很难摆脱赌博的诱惑了。


3. 赌博带来的收获感

网络赌博或赌场都有一定的套路。如果你是新手,起步阶段他们都有套路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是个有赌运的人,手气好,容易赢。

这种实打实的金钱收获,会让人感觉非常好,就像港剧里的赌圣。

虽然之后会输,但每个输钱还不离赌桌的人,都会认为自己会回本。

原因不外乎两个:

1. 我是有赌运的人,你看一上手我就赢了这么多。现在手气不顺,再开几把就能全赢回来。

 2. 我已经投了这么多赌本,现在走就都打了水漂。我再坚持几把,说不定就能兜回来。

所以赌博成瘾的人,他们在心中都会有个预设的、偏高的收获目标,这让他们形成一种“不达目标,绝不收手”的信念。


如果你身边的人,已经在赌博这个行为上存在了以上三个特质,那么他的赌瘾就很难戒除了。因为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会很困难。尤其赌博这项活动具有高刺激感、高收获感的特性,赌博者几乎找不到其他健康的活动来替代赌博。

就像在《破冰行动》中,塔寨中的制毒者所说的:“你只要做过毒了,其他生意你就再也看不上眼了。”

赌博也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毒、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走出沾染的第一步,这样才最安全。


目前最有效的戒赌方式,是进行“隔离”。也就是让赌瘾者脱离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所处的新环境,需不具备参与赌博的条件。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原因有二:

一、首先,作为家人,你会面临很难处理的情感冲突

赌博上瘾的人,后期往往会陷入高利贷的陷阱。越是想翻本,越是借高利贷,越是无法翻身。因为这个而弄得家破人亡的,有不少先例。所以,如果你还无法下决心,那你就要对之后发生的情况做好预期。

上海有一户人家,书香门第。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高校教授,儿子是在国外留学归来的高材生。没想到回国后,跟着朋友一起接触了赌博,输了不少。

起先他还试图用透支信用卡的方式,来拆东墙补西墙,后来银行纷纷来电追款,明确告知再不还款就要走流程“处理了”。无奈之下,他就借了高利贷。


为了还贷,他的父母将上海的两套房产都变卖了,付出了如此之大的代价,还是没能把儿子给拯救回来。因为贷款虽然通过卖房款给还上了,但儿子的赌瘾还在。这就成了一个无底洞:因为看到父母能够为其放弃所有,给予救助,儿子就更肆无忌惮地继续去赌。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有时家人的心软,不单不能把赌瘾者拉回,还会为其提供继续赌博的有利条件。

最后,这位母亲哭着拨打了妇联热线,请求妇联、社区的帮助,哀嚎道:“我们夫妻俩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把能卖的都卖了,能找到借钱的人也都找了。现在真是山穷水尽,实在不行,我只有拉着老头子一起了结算了”。

当父母这么绝望的时候,儿子仍然在赌桌上。其实对于这个儿子的父母来说,在情感上是面临冲突的。

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欠信用卡的钱,而被关进局子里。而且,孩子也会怨恨父母明明有能力救自己,但却选择袖手旁观。这很容易造成亲情上的决裂,所以说这种情感上的冲突,是很难处理的。


但试想下,如果儿子真的进去了,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够让事实告诉孩子,最终要由你自己来承担责任。另外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孩子无法再参与赌博,起到了强制隔离的效果。

在无法参与赌博的这段时间内,正是可以促使孩子生成一个新的习惯去替代赌博老习惯的时机。本质上,赌博是一种带来高刺激感,令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所体验到的大脑快感。

当大脑“尝到”了这种高刺激性的“奖励物质”之后,其他的奖励就不再能够满足大脑的胃口了。

所以在被隔离的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专业人员设置的管教课程,引导有毒瘾的人降低大脑对高刺激活动的期待与依赖。


二、社交关系未做隔离

赌博人员从新环境中回归到原本的生活环境中,“上瘾”行为很容易复发,原因就在于社交关系未做处理。

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理性思维回归。家人也帮助你将一些现实性的问题,例如:欠款,给解决了。照理说,你可以告别过去,创造新的未来。

但很多例子却现实,赌博者会在“告别过去”的几天之后,又回到了以往赌博成瘾的状态。因为赌友会找你聚聚,民间贷款会盯着你,迫切希望你重新成为他们的客户。

这也是社交网络的可怕之处,一旦你在赌友圈与民间贷客户名录上,这就像一张最精密的网,让你无法脱身。


所以,戒除毒瘾其实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如果真下决心要帮助家人戒赌,你不单要应对情感冲突,还要为其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

其中包括很多细节工作:更换手机号码、提供新的住所、切断与原社交人员的联系、为戒赌者报读课程或购买相关服务(心理课、心理咨询等)、与戒赌者一起确认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


你需要对他有无比强大的包容,因为期间他可能会有反抗、不理解、不配合,整个过程都需要你陪着他,正所谓送上马还要再陪一程。尤其在你不能强制控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你更需要取得他本人的配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赌瘾的人,无法靠自己或家人的帮助去戒除赌瘾的原因。在现实操作层面上,会遇到很多难点。但如果家人真具备这些条件,那么是存在挑战成功的几率的。

看到这里,或许你也会感叹戒赌这件事,真难。苦了自己,还连累家人。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迈出沾染的第一步,才是最明智、最安全的做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