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How to read a book》有感|内化
近日看到一篇教人如何阅读的文章《How to read a book V5.0 by Paul N. Edwards》,有点意思,主要从操作层面介绍如何高效地读一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节选其中精华部分,让我们开始:
千万不要从头读到尾
对于非小说类的文章,千万不要从头读到尾,比如学术书籍、操作手册、报刊等,除非你无所事事。阅读此类书籍,你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获取其中有用的内容。那么,预览、跳读、划重点、理解有用内容是你尽快获取知识的有效策略。
Read the whole thing!|整体性阅读
我想大家一定有类似的经历,一本书看了几遍,愣是没记住几条信息,每次看的时候总感觉书是新的。既然每次都记不住,那么就承认现实,难道我们什么也不做,也不是:
首先迅速的粗读一遍,找出并记下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然后建立索引,用处在于之后细读时的快速定位。
Decide how much time you will spend|决定花多长时间阅读
永远不要在没有设定截止时间的情况下阅读。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本200来页的书既然两个月都没看完。我们总是感概万千,但从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唧唧复唧唧,那是因为你一直在重复阅读。在没有截止时间的情况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看了一部分暂停,隔段时间后发现之前看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于是又看一遍,然后又放下...
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阅读的情况下阅读简直就是犯罪!!
Have a purpose and a strategy|带着一定目的和策略阅读
开始阅读前先问自己下面4个问题:
1. 书的作者是谁?
2. 书的观点是什么?
3. 有哪些论据作为支撑?
4. 书的结论是什么?
然后再继续问自己:
1. 这些观点、论据以及结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2. 你对这些观点、论据以及结论对看法?
3. 作者是如何应对上述不足的?
Read actively|主动阅读
一开始,我们应该主动一些,就像在追求一个心动女生。先抛出自己的假设,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去证明、验证自己的假设。
Know the intellectual context|了解知识背景
了解本书对应的学科、流派等,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作者试图解答什么问题,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书的中心思想。
Read it three times|读三遍
读三遍!读三遍!读三遍!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事后需要内化的地方。读三遍的意思是让我们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书本三遍。
(一)Overview: discovery|预览(占总时间的5-10%)
再强调一遍,不要一开始就精读。先开始快速浏览,初步了解作者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划重点-标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标题、语句,同时提出将要在第二遍阅读时待回答的问题,比如某术语的含义?
(二)Detail: understanding|理解细节(占总时间的70-80%)
在设置截止时间的前提下开始第二遍精读,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此时需要关注之前建立的索引和划的重点,并尽可能地回答第一遍阅读时提出的问题。
(三)Notes: recall and note-taking|做笔记和回顾(占总时间的10-20%)
最后一遍阅读,记下本书最重要的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论据和结论。记住,要用自己的话来做笔记,目的是将作者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与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建立链接。
最后:内化
内化就是与大脑其他知识建立链接,把读过的东西用起来,转换为可执行的行动。于是有了下面可操作的方法,可存入Evernote,每次阅读时拿出来使用:
《三遍阅读法读书模板》
概念: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三遍。
阅读前问自己: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打算如何开始?
带着问题阅读:
[]作者是谁?书的背景是什么(学科、流派)?
[]这本书的观点是什么?
[]有哪些论据可以支撑?论据是否充足?
[]这本书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否可信?
阅读步骤:
第一遍、预览:
[]确定阅读截止时间占总时间的5-10%;
[]快速阅读,初步了解作者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标注觉得重要的标题、句子;
[]提出在二次阅读时要去回答的问题;
第二遍、细节与理解:
[]确定阅读截止时间占总时间的70-80%;
[]理解书中细节并且评价作者论证观点所给出的论据;
[]尽力回答自己第一遍阅读提出的问题;
第三遍、做笔记与回顾:
[]确定阅读截止时间占总时间的10-20%;
[]记住书中最重要的东西,并做笔记(用自己的话),包括观点、论据和结论。
内化步骤:
每1-2小时读一部分并休息,让大脑内化已读的部分;
[]之前阅读的内容还记得多少?
[]自己现在的看法?
[]有哪些不足,还需要了解哪些东西?
划重点/index:
1.PXX(页码),重点;
提问题/回答:
1.
笔记(用自己的话)/思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