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百花园

游辋川溶洞

2024-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轻尘一凡

六月十八日,是一个礼拜六,约上当地的几个老乡一同前往蓝天辋川溶洞,其实离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不到俩小时的路程,只不过第一次去辋川,道路并不熟悉,我们一行七个人,先来在蓝天县上城站,再倒上了前往辋川镇的大巴,一路上由当地老乡给我们做一些介绍他的地理位置,我还是一知半解,一路上大巴行驶在大山之间,两盘就是巍峨的终南山,脚下旁边一直有随着道路婉转的河流,时儿缓慢时儿水J流湍急,时而清澈时而浑浊,两旁青草葳蕤,树木冠霖郁郁葱葱,沟壑两旁三三两两的红白房屋,大概就是当地的居民了吧,首先给人一种极幽静的山谷感,青山巍峨 溪水不断,鸟语低飞,好一副水墨山庄图。车子在山中宛转行驶,一直沿着河流的上方前进,老乡们说即便是不到目的地在此下车,就地到旁边的溪水旁玩儿上一天也是心情极致美美哒,望望两旁的大山,茂密的绿植几乎辅盖整座山体,这里的大山并不是某个独体大山,一脉连一脉,脉脉相连,这就是著名的终南山了,俗称西安的后花园,怪不得中外名人对此赞不绝口,古往今来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佳作田园诗人王维曾在此隐居,写诗作画,适值夏日,忽想起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应该就是此处了。我们落在一处绒花盛开的停车场,

最是喜欢绒花得我飞奔向绒花,以致忽略了正前方的王维石雕像,当我们一行在绒花树下美美地拍够了才扭转身来在石碣前

这里是王维的隐居地,辋川别业,王维半官半隐在此二十几年光景,辋川集在此地构成,不由想起,在春天时候的诗;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秋天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夏天得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獨坐幽篁裡,明月來相照,;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來在一岔路口,一個是直走開始拾階而上,一個是旁邊一座小橋,我們不知道該先往哪一邊走,山腳下買拐杖的老者告訴我們,應該先上凌雲洞,這個高,需要一些時間,而旁邊那一條路則是通向滴水洞的,滴水洞就在可以望見的半山腰,,回來還可以再去,沿著石鋪的台階,隨环形石梯而上,山下賣涼皮的中年婦女告诉我們,通往凌雲懂得台階一共有520階,台階時而寬闊時而狹窄,時而兒陡立,時而平緩,蜿蜒盤旋而上,對於我們這些晕车的的人來說,無疑就是一種挑戰,不到十分钟,我们就开始气喘息息,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其实欲速则不达,慢,可以尽情欣赏一下这里的风光,这里绿树成荫,树木奇形怪状,野草遍布,灌木杂生,全都是郁郁葱葱,生长旺盛,鸟鸣蝶舞,一改夏日的炎热,来时我害怕太阳的毒晒带来了太阳伞,看来是多余的,这里根本不用担心阳光的照射,横斜交错的枝叶巧遮天空,台阶上光影斑驳,投下一丝光明,尽管没有阳光,不消一刻钟我们都已是大汗淋淋,不是太阳的晒热,而是拾阶而上的体力派发的汗水,环顾左右,这条路被树木灌木包围着,不断有鸟鸣传来,蜜蜂紧随着行人飞舞,在这座绿植覆盖率为百分之95的山林之间,你看不到一丝光秃秃的面积,偶尔有一处中间半山腰修建的服务社区,不知何原因拉起界限,停止服务的牌子旁,游人止步,几个醒目大字,踏着灰白色的石碣,我们边走边拍照,估摸有半个小时的光景,耐不住的我寻问下山的游客,还有多远?,,答案是欢喜的,前面就是了,兴奋的力量使我们疾步而上,来在一平阔处,这里仿佛一处小院落,右手石山峭壁,依着峭壁一个人工搭建的长方形凉亭,内设两排座椅供游人歇息,边上一买饮料老翁面无表情地呆坐木凳上,仿佛在打瞌睡,左手环住宽阔处,一道半人高的石头砌墙,来防止游人向下观看时保险,,在石砌墙的尽头看到的是一个不大的门楼,青砖红门,咋一看就好似过去的富贵人家大院的门庭,门的两旁有山水墨画,不过是现代人雕刻而成。

是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图,上题词王维辋川山水图,

进的洞内,霎时凉爽,进口处需游人弯腰前行,有地方高近两米宽不足两米,洞内昏暗,只有不远的墙壁上的微弱的照明灯指引游客向前,

洞内怪石嶙峋,千奇百状,犹如群龟朝拜圣,有如蓬莱仙境,犹如如飞云市,,有如 、如来佛祖,有如仙女沐浴,形态各异天然形成,刚开始脚下还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台阶,再往里面走就成原始不加任何修饰的路面,脚下小心翼翼前行,在行到一段距离后,忽然看不到前面的人了,只看到通往底下的一个通口,有台阶直下,台阶是有仅能容一个人通过的铁楼梯,越来越陡立地转换着向下,在第四个转弯楼梯结束后才发现这是又一层花岗石形成的天然岩洞,比上一层要深入400米,这一层开始潮湿,并寒冷,地上还偶尔有积水,看得出这里并没有人为的刻意去修建,一切都是原始化,,每一块石头,每一处的痕迹,岩壁,洞穴都令人感觉到年代的古远,而且这个洞一定动物之类的居住过,容石壁上有一些久远的痕迹可以作证,大部分都是岩浆石形成,许多地方由于灯光太暗,在洞的最深处,一道门封闭者,拦住去路,一个【游客止步】牌,把我们拦住了,我在想这道门又是通向何处?

好似从门缝处看到一线光明。我和朋友打手机观看岩壁上的痕迹,由于洞内是寒冷异常,我们的脊背开始发凉,不得不转向出口

当返回离洞口处四五米时候,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朋友们折身返回来在一宽阔处歇息纳凉,,,,,,当我重新面对卖冷饮的老者时,老师傅正在打瞌睡,我讨教这座山的故事,老人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故事太多了,一时半会讲不完,于是先从两旁的山水画讲起吧,虽说这画是现代所做图,不敢造假,告诉我们,当年王维划船而来,那时候的水流要比现今大很多,辋川就是王维所起名 ,在这周围修筑众多别业,王维老母亲死后就葬在此山,好想找到当年一处处的遗址,由于年久流失的破坏,有的被改做了厂房,有的幸存下来的已保存在蓝田博物馆内了,,,老者讲起当年他是第一批进洞修筑人之一,他说洞内一切都是原始态,不加任何修动,尤其是大佛像,那座最高大的佛祖像,没有做过任何修动,最早时候洞口在我们所处的观景台位置,洞口十分狭小,加之洞深不可测,没有人敢进入,后来政府开发才将洞口向后移动至现在位置,便于游客上来后观览景观,才修建的观景台,与休息亭,本还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故事,由于游客陆续不断前来买饮料,不好意思耽误老人的生意,我们只好意犹未尽地下山,转向另一个游览处----溪水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