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书里的历史故事之二十一:阴历阳历古天文学
孔子主张要“行夏之时”,在孔子的研究,夏历对中国这个民族,这个土地空间上,是最合理的历法。合理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深了,要研究天文学和《易经》的阴阳学。譬如《易经》里的八卦,就是说明这个世界上时空的学问,包括了天文、地理、人事。有一个学生,到澳洲去做事,带了一个中国罗盘去。到了澳洲,他写信来问,这个中国文化的东西,到了南半球该怎么用?我考虑了以后,告诉他反过来用。结果来信说,反过来用非常对。而我本身没去过南半球亲身经历,后来再考虑,认为地球像西瓜一样是圆的,虽然在南半球,南北的方向还是和中国的一样,所以写信要他在国内一样用。他回信说,根据实地经验还是反过来用对。现在这个问题,暂时搁在这里,没有作最后的决定,不过我的结论,应该两个方向都可以运用,看怎样用而已。这以后有机会研究《易经》的时候再讲。以上主要在说明我们的历法是自夏朝来的,自夏禹以后一直到现在。夏历为什么又叫阴历呢?因为每月的十五日,以月亮自东方出来时是圆的那一天作标准,月亮名太阴,所以叫阴历。那么我们的历法,照不照太阳历?事实上我们一样,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个候一节。一年十二个月,七十二个候,二十四个气节。什么气节种什么农作物,是呆定的,这是用太阳历法的规律。民间最普通的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等等,也都是用太阳历的法则。换句话说,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用阴阳合历。所以说,几千年前,我们的天文水准,就已经进步得很高了。但是这六七十年来,我们的大学里有过天文系没有,过去中大有过天文系。现在这么多大学没有一个天文系,在教育文化上讲起来是非常遗憾的。过去有个高平子先生,还可以将西方的天文学与中国的天文学配合起来讲,所以当时我告诉学生们赶快跟他学,再不跟他学,要绝传了。无奈这些学生不成器,学了几次以后,没有这个科学头脑,没有学下去,前几年高先生也过世了。我实在担心中国文化会断绝。现在不要说没有天文系,有了天文系,又有谁能够真正懂得中国自己的天文?中国天文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这都是讲起文化来,很悲哀、很可怜的事情。我常说,国家民族的文化如果断绝了,将会永无翻身的日子。
——南怀瑾《论语别裁》卫灵公第十五
直到我这一辈,很多人过生日还是沿用阴历日子。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因为我出生这一天用公历更有点意义,所以我一直用的是公历生日。我却很不孝,总是忘了父母的阴历生日。借口说阴历的每年在变,我记不住。
为数不多、能够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一的阴历历法,也正在一点点地退出我们的生活。小时候过年家里要换上一本新的厚厚的日历,每一天的公元纪年日期旁总伴有大红的阴历日期,还送上一些宜婚嫁、不宜搬家之类的吉言,花里胡哨的,很醒目。
后来,小本的日历被大本的各色挂历替代。阴历日期被无限缩小嵌入西历数字下方,眼神不好的看不清,眼神好的也懒得看。再后来,没有挂历了,手机里啥都有,也啥都没了。
说到天文,先生是这么的痛心疾首。要知道先生讲这部《论语别裁》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呀。现在的社会,都被先生预言中了,传统文化简直可以用穷途末路来形容了。国内大学有开设天文系的吗?有航空系,航天系,物理系,生物系,真没听说天文系这样的高大上系,反正我身边、手机里、书本上,没听说有学天文的。美国NASA那些科学家是学天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