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剧边拉片子
今天看了一部老剧《加里森敢死队》。
曾经在qq群里听大神讲过,作为一名想要写出流畅而又结构严谨的故事情节的初级写手,如果想要他的作品质量,可以提高的快一些的话,那么他可以去拉片子。
当时我也很想要获得那种提升,于是也跟着大神认真的听了几节课,感觉确实很有益处的——但是我也只局限在看,没有能沉下心来跟着他们一起去写,所以我的情节编排方面,至今仍然是惨不忍睹。
今天凑巧在朋友圈接到一个老电影的微信号推送,他推送的主打片,正是《加里森敢死队》。据说这部剧集,在80年代播放之初,观众反映异常强烈,那种火热可不是几个收视率可以表达出来的,简直就是万人空巷。鉴于有少数青少年不能自已,一心效仿剧中的人物,用铁钉和小刀做成飞刀,得哪往哪飞射,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犯罪率上升的严重后果,央视领导毅然决然做出了禁播的决定。
由此可见,剧中人的刻画,那时何等的深入人心。那么拿这样的片子,用来感觉一下拉片子,应该会很有效果 。
这次我只看了第一集。
该片全长45分钟,人物从登场到一个任务结束,全程台词非常精简,包括主角加里森在内,都没有大段台词,其他人甚至往往只有一两句话。而全部对话,都实现了它的完美价值:一方面展现人物性格,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剧情发展。
而且全剧脉络特别清晰,即加里森带领一帮囚犯执行一次替换德国人假钞底版的任务。主角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这个使命。当其他人认为该放弃的时候,加里森可是毫不犹豫的采取新的对策应对——一个完美的主角形象。
另外剧情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直接紧密联系,关键时刻,敢死队里的一位专爱跟主角唱反调的大哥,露出了专脱后腿的本色,差点就把任务搞砸了,还是队员们齐心合力摆脱危机,加里森最后也得到队员们的认可。
通过这次简单的拉片,我有了一个深刻的体会,如果把我写的故事,包括那些文字,在脑子里完整的演绎一遍,期间不时用拉片子的标准来衡量一下,相信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