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经验总结(文、事、会、人)颠覆认知散文

成圣之路(1560)这“教”那“教”都是别人的“教”,这“道”那

2023-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今日昱言

自己的“教”

这“教”那“教”都是别人的“教”,这“道”那“道”都是别人的“道”

包括儒释道等一些比较好的“门派”,其实它们所依据、所遵循的理论是一样的,所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一样的起点都是“人性”,终点都是实现自我、真我、无我,它们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教”呢?

其实,可以用圈子进行类比。它们在刚形成时,其实是一个区域的一些人,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然后慢慢地发展出了具体的文化,然后中间有个领头人比较突出,实现了这个文化的升华(咱们把这个文化用A代表吧)。

其实这样的圈子是很多的,但是在后期各圈子相互交往碰撞的时候,肯定有的文化更适用一些(比如A),这样A就可以走出它原来的圈子了,走入了更多的圈子,占据了更大的市场,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为什么会剩下儒释道等门派(当然还有法家、墨家等也很厉害)?因为它们能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被人们所认可。

那么其实呢?

其实,本质上,他们就是一个特定圈子里的文化而已

那又说明什么呢?

虽然刚开始是特定圈子里的文化,但是既然出圈了,被更多人接受了,说明它是有适用性的,能解决问题的

再本质一点呢?

再本质一点是,有个圈子发现了一个道理,后来不同圈子的人一看,你这个道理才是真道理,然后大家就用起来了

为什么都是同样的价值观,发展出了不同的“教”呢?

“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呢,形式上的一些区别,是正常的,但是内核(价值观、理念)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人性、根植于人性

那么儒释道等优秀文化是什么呢?

儒释道等只是个衣服而已,其内核是一样的

所以?

所以,好多人只是学了个外表、学了个形式而已,真正的内核很可能都不曾触及

再本质一点?

再本质一点,“儒”是以突出人物孔子为代表的,孔子自己的“教”或者说“道”,他是走的这样的道、这样的路这样实现自我的;

“释”是以其突出人物佛陀为代表的,佛陀自己的“教”或者说“道”,他是走的这样的道、这样的路这样实现自我的;

“道”是以其突出人物老子为代表的,老子自己的“教”或者说“道”,他是走的这样的道、这样的路这样实现自我的。

所以?

所以,儒释道只是个外壳而已,这只是个形式。内核是一样的,来源和参照的都是“人性”。

所以,你可以走以上三位圣人的路,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路是自己的,“儒”道是孔子自己的,“释”道是佛陀自己的,“道”道是老子自己的,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可以追随他们,但是!!!

但是,每个人最终都要、而且必须、而且只能形成自己的“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可以学,但是最终要形成自己的,自己的才是量身打造,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

所以,为什么说,很多道理让你“悟”,而没法说呢?就是因为悟到的,才是你自己的。

假如你学佛吧,哪一天悟了,虽然你被冠名你是个学佛的,但是其实你悟的、学的、走的都是自己的“道”

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走的路径不一样,已经出名的大教都是创始人的人生经历与经验而已

凡所有成就的人,都必须找准自我、向内求,要以“外在的别人的经验”为参考,然后形成自己的经验

如是,才可实现自己。

其实,我们要学啥呢?

学的是其理念内核以及磨砺过程;

要注意啥呢?

要注意不要“买椟还珠”,学了半天,只学了个把式,糊弄别人,糊弄自己。

2023年10月3日初稿

2023年10月4日:虽然走的是别人的路,但成的是自己的道

2023年12月27日补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