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慢热者说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4816/1e2b84bfbce804aa.jpg)
感情慢热,不是说这种人麻木淡漠,如冰山深谷,百撩犹巍然不动。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多愁善感,也纵情欢歌。
只是在面对爱情时,他们对另一方的积极反馈,可能没有对方渴望的那么强烈。
有人觉得,爱情就应当轰轰烈烈。
什么你用达摩克利斯之箭撕裂黑夜,什么我脚踏七彩祥云跨过万水千山。
什么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什么人生一世,再不疯狂便老了。
而对于爱情慢热选手来说,他们看到的却是:人生一世,我想与你牵手共同度过漫长岁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4816/c38eba0a0f596bc2.jpg)
不知你可否想过,
干柴烈火燃尽了便是灰,烈火烹油,暴风怒涛也仅是一瞬。
对于爱情,换个思路,细水长流相濡以沫,也未尝不可。
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在不停的适应环境。
漫长进化之路中,逐渐产生一种名为阈值的东西。
试想如果和ta在三五年便走过万水千山,尝尽苦辣酸甜,把阈值提到顶点,我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有勇气,牵起ta的手,共同走完之后平淡的下半生。
时代发展,科技崛起,各种智能产品百家争鸣。
科技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但却推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你有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
本来动动手指就能和百里,千里之外的亲人通话。但是那个号码已经沉寂了多久?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4816/051abeae958c1559.jpeg)
拿我来说,我已经和我妈半个月没联系,和我爸快两个月没联系了。
因为总觉得有很多话讲,但是却又无话可说。
即使在许多无眠的深夜,想家想爸妈想到痛彻心扉。
我小时候,家里一直运用严父慈母的教育模式,导致我十分害怕我爸。
每次打电话等待接通的过程都是煎熬,接通后我爸一说话能把我吓一哆嗦。
就是这样的交流不畅使得父子间平白增添了许多矛盾。
后来我学聪明了,我就写日记。
还写的神神秘秘的,但其实里面的内容都是要给父母看的。
这种不算高效的方式连接着青春期皮皮虾少年与父母的沟通纽带。
这本日记我妈现在还留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4816/075a2c3c30836019.jpg)
现代人很少写信了。
同时包括另一种格式的纸面信息:情书,也很少写了。
现在大学校园中,男孩女孩们,确定情侣关系的方式,基本就是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青涩的发一句话。
对方一同意,那么两人的关系就算确定下来了。
但是我不禁想发问,这个过程难道没有太过极简了嘛?
古往今来,众多思想巨匠,哲学大家,都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东西,怎么到了现在反倒成为一个问答题了呢?
当然还是那句话,
“千人眼中千人样”,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喜欢你这一版的哈姆雷特。
以我的感情舒适区为例:
我认为两人相处不需要双方多高颜值,看起来舒服不抵触就好。
交流一段时间,从友人的视角审视对方,如果和ta三观基本相符,待在一起舒适不拘束,那么我才会有继续了解下去的欲望。
我的妻子,结婚前一定会是我的朋友,而且是挚友。
如果相处之中,谄媚爬上了我的脸,
那可能只是说明,我想和你进行一场,成年人之间的无关感情的近距离接触罢了。
对于那种斩钉截铁,满口誓言的的爱意,我向来是接受无力的。
这世界上什么东西珍贵?来之不易的东西珍贵!
所以我猜,这种风一样的感情,大多是来的快,去得也快吧。
我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增加些小的仪式感。
中国人不是最擅长这个吗?
用一些仪式,指引一下人生路径,就当是对生活的调剂。
虽然现代人已经不再敬畏什么了。
对神佛不再敬畏那是解放思想,但如果对道德都不再敬畏那这大概就是人性的沦丧吧。
不过,我这一届屁民,也不用想那么多。
自己能过的舒服,就算为社会的文明和谐作出贡献了。
所以我想,不妨可以从身边作出一些改变,
比如提起笔认真写一份家信,写一封情书。斟字酌句,满浸感情。
不像社交软件里的简短随意,让笔锋下每一勾画都诉说自己的心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9014816/b30af4ad085b900d.jpeg)
试想一下,岁月变迁,时光荏苒。
少女朱颜不再,少年也大腹便便。雪后初霁,泡一杯茶,翻一本书,在书籍的夹层中翻到一封精致的情书,男人打开信封朗声诵读,女人脸上一抹绯红,二人目光交汇,相视而笑。这种承载了岁月人生的温暖难道不是超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