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教育常识》

阅读《教育常识》第21天

2019-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N1252杨红梅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19节《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

        我们不止一次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教学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信心满满走上讲台眉飞色舞讲了半天,大部分学生却毫无反应。这可能是我们教师最常见的困惑,觉得自己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在自己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

        这是作为教师让我们感到最无奈的地方,自己的清楚并不能换来学生的明白,自己的简单也不能变为学生的简单。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叫《拒绝简单》,在我们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其实就学生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们教师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绝对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认为这么简单的题讲了那么多遍学生怎么就不明白?从华会产生烦躁,对学生失望,没信心,同时也把这种心理有意无意的暗示给学生,而不是深层次的去思考,到底这个点怎样讲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这其实就是教育的特点,它具有鲜明的转化印记。

        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书本间、学生和学生间实现的不同生命个体间的生命能量转化。

        第一种层面的转化,把外显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即把经过选择、提炼、凝结于课本中,储存在教师大脑中的知识化进学生头脑中去,变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层面的转化,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即让受教育者自己能够清晰说出来和做出来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外显行为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知识。

        第三种层次的转化,把潜在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即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能力,是转化力。

        第一层次的教师有知识但没有转化的意识。把课堂当做秀自己的舞台。

        第二层次的教师有知识也有转换的意识,但没有转化的能力,这部分教师值得同情。

        第三层次的教师既有知识,也有转化的能力,更有转化的习惯。课堂是师生彼此生命的能量的转化平台,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书本中的知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这种转化不是偶尔为之的行为,而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讲的内容学生接受了吗?我所讲的转到他们的脑头脑中去了吗?那些化进去和没化进去的是因为什么原因?对于没化进去的我该如何改进?

        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