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志·资治通鉴】班固司马光论汉武帝
【摘录】《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班固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略咨海内,举其茂俊,与之立功。兴太修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无异于秦始皇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读后记】
汉武帝十六岁即位,七十岁离世,在位共五十四年。他执政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扩大疆域;选拔贤才,设立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且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君王。
如何评价汉武帝呢?历来史学家褒贬不一。一起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班固和司马光对于汉武帝的评价。
班固评价汉武帝说:
“武帝刚刚继位,就有卓越的见识,罢废了诸子杂说,而显扬了《六经》,所以就同很多人商议,访求贤良,推荐了茂才俊民,让他们去为国家建立勋功;还建了太学,改颁历法,还整顿了郊祀的礼仪,协合音律,创作诗、乐,建立封禅仪文,敬礼百神,修定了岁时节气的法度,连续周朝之后,全部号令文章,又都可述鲜明,让后代能够延续大业而有夏、商、周三代的风范。”
在在班固眼里,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卓有见识,文治斐然、继往开来、利泽后世……
班固对汉武帝的褒扬显而易见,但也有一点惋惜,那就是:汉武帝如果不改变文帝、景帝的勤俭恭谨,来匡济百姓就好了。颁布甚至认为,如果汉武帝这样做了,即使是《诗经》《书经》上所赞颂的尧舜、商汤、周武时代,都比不过他。
司马光评价汉武帝说:
“孝武帝是这样地纵欲奢侈,苛敛繁刑,对内建设了那么多的宫殿,对外经常去征伐四夷,信奉神怪,过分地四处去巡游访求,让百姓生活贫困,万不得已起而为盗为贼,这样的情景跟泰始皇相比,大概差不多。”
在司马光眼里,汉武帝纵欲奢侈,穷兵黩武,惑于方士,逼民为盗,实在不是一个有德君主。
司马光对于汉武帝的批评也显而易见,但他也没有全盘否定。他说:“汉武帝能導奉先王的正道,知道怎样继承守,厌恶小人的欺诈蒙蔽,能接納忠直的言论,又能赏罚分明,好贤不倦,晚年又知迁善改过,身后托付来辅导幼主的人也较为得当。”因而,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班固和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截然不同。班固褒扬汉武帝的“文治”之利,司马光批评汉武帝的“武功”之弊;班固褒中有惜,司马光贬中有褒。究其原因:时代不同,立场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那我们该如何准确评价汉武帝呢?我觉得除了参考班固、司马光的评价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下司马迁以及后世各史学家的评价。另外,还是得多读读《资治通鉴》之类的历史书籍。
附带说一句:《资治通鉴》这套书值真的很好!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