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等于感伤
——2010级王仁
我在三月下旬便接到了学弟(或者学妹)的委托,希望我能以一位将要毕业的学长为“毕业季特刊”写一篇文章。然而到了现在我才提笔,内心实在愧疚,但也无奈在这一个多月当中许多的杂事。
文归正传。说到“毕业”,这个词语带给我的画面便是我对曾已经历的三个六月的印象:拍照、聚餐、狂欢、宿醉;离别、回忆、流泪、感伤。我向来是一个不愿走寻常路、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甚至有时会钻牛角尖似的逆流而上。看多了学长学姐们的毕业,等到我自己站在了五月的里面、六月的门口,偏偏就不愿意感伤、不愿意流泪,只想用最理智的方式面对大学生涯的结束。我想来看看为什么大家会对毕业投入如此分量的情感。
人们经常将毕业和青春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将大学和青春联系在一起,以大学毕业作为青春的句号。接下来便是感叹光阴的一去不复返、感叹青春的年少轻狂、感叹美好的校园生活,以此作为感伤的基础。然而,我在此却想钻牛角尖似的问一句:我们所感叹的东西,真的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吗?时间流逝固然不可逆转,然而我们在大学四年中所做的事有多少是真正不可复制的?没有了青春的年少轻狂,是因为失了童心、重了得失;没有了美好的校园生活,是因为与朋友们失了联系、重了世故。世界之大、舞台之广,怎可能容不下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肆意挥洒?人从来都不是被周围的环境所束缚住的,而是自己的心。细想想看,毕业之后若想与旧友相聚,高铁遍地、飞机满天,说相聚难只是因为没有真正将这份感情放在心上;倘若有事相求,涉及升官发财,我想就是驴车也会有人愿意去坐。
我如是说,必遭人诟病,说我痴狂、说我天真,指出倘若我有一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必然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因果关系倒置。人们常常认为,只有当自己所渴望的名与利得到满足时,才会在心有余力的情况下产生某种信念,就像许多许多百万富翁在名利双收后便开始从事慈善事业。但是要知道,人心怎可能被外界的物质与利益所满足。追名逐利的人,永远在欲望满足不了便焦躁、欲望被满足了则无聊进而产生新的欲望的死循环当中。只有放下强烈的欲望,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去做一件事,如此得到的才是令人愉悦并持久的满足感。人需要先有信仰,所渴望的东西自会得到满足。换句话说,拥有坚定信仰并不惜努力去追求的人,是不会为衣食所累的。
现在再回头看,人们感伤毕业到底为什么?不能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随大众之流,故意将自己浸在感伤的氛围中以显得合群;而另外一部分为离别流泪、怀念与社会比起来显得无比纯洁可爱的校园环境的人,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失掉了当初的理想与信仰,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信仰。你若相信,旧友还会再见;你若相信,社会中波折再大也有付出和回报的真理;你若相信,身若正、不怕邪,那么,大学毕业只不过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短暂的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如此而已。
最后,借用《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致辞作为结尾,愿与大家共勉: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