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八种习惯》
《爱有八种习惯》读后感
默婧
喜欢这本书的特别,从喜欢它的名字开始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爱有八种习惯》。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个版本,各种需要,都对爱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爱是什么呢?看不见,摸不着吧?但它就是那样真实存在的,就像我们无法准确用语言描述电是什么,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电磁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还是有些抽象对吧?我们如何确定电的存在呢?从亮着的灯,转动的风扇,夏日送来清凉的空调,一刻不停工作着的冰箱,等等。这就把电具体具体化了,同样,本书作者把爱也具体化了,爱并不神秘,它是这样特别而具体地存在着,以习惯的方式表达。
这本书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和宝贵的建议,向我们展示出:通过培养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等简单却深有意义的爱的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我认同作者的观点,以下谈谈我的经历和体会。
关于慷慨。看到这个词我总会想起我从小生活的那个村庄,村子不大,但却是启迪我关于慷慨的理解。第一件小事我那时候八九岁,妈妈和邻居婶婶去山里面捡柴火,那时候造路,很多外地人住在山里专门负责砍树,每天一辆一辆的大卡车运满木材出山,据说是做家具用的,剩下比较小的,就扔在山上了。妈妈和婶婶们每天很早都一两个小时的路到那深山里面,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回来。有天下午,妈妈回来之后从衣服里掏出两个擦得锃亮的脐橙给我个弟弟,我问哪里来的?妈妈笑着说是来山里砍木头的外地人给的,外地人有的是夫妻在这边砍树,妇人给的,推辞了说不要,不好意思,妇人塞的,还泡了壶茶一起喝。我说为什么妈妈自己不吃呢?走那么远的路,肯定渴呀,脐橙多解渴呀。妈妈说你们吃,你们还小,说着就继续忙了。第二件小事,每年冬天,都会来乞丐,穿得很破烂,散乱着头发,一身黢黑的,以前我们不听话的时候总会被大人们吓唬:不听话就让乞丐把你们抱走。这着实让我们对乞丐更害怕了。不过也有不怕的时候,就是每次来村里的乞丐,妈妈在干活看到了,多忙,她都会飞奔回家,然后跑进厨房,手脚麻利地装好饭菜,还有其他能吃的,以及没坏的旧衣服,端着饭菜,一包东西,送给乞丐。我每次都会在妈妈身后,怕离乞丐太近,又怕太远。第三件小事,和小伙伴们玩耍,不知道是沙子还是什么弄进眼睛里去了,我眼泪直掉,被邻家阿婆牵回她家中,阿婆让给在孩子哺乳的年轻婶婶挤了乳汁滴到我眼泪里,不知道这是什么神奇的偏方,我的眼睛马上就不疼了,里面的异物被冲出来了。邻家阿婆们总是很好,总会往我手里塞她们亲手做的好吃的,现在我长大了,结婚生孩子了,带孩子回娘家,邻家阿婆还大包小包地给我和女儿塞好吃的,十几个自家母鸡生的蛋,做好了的红薯干南瓜酱,连女儿送过来的超市买的零食,都要送点给孩子尝尝。邻家阿婆生了一儿一女,后面又领养了一个女儿,阿婆夫妇对她很好,女儿很孝顺,对她们一家都特别好,胖胖的阿婆每没提到都会眉开眼笑地说:“我家芳芳就是真的蛮好哦,蛮有良心哦,对我们是没得说哦。当季的水果都是一箱一箱买来。母亲节又是给我转钱,又带我去买新衣服。”每到这个时候,我和妈妈就哈哈哈哈大笑起来,是真的很好,我都以她为榜样,我也是我爸妈领养的,从小到大我的养父母一家都对我特别好,好到我没有血缘的概念,用邻居阿婆们的说法“比对亲生的还要好”,哥哥们陆续结婚,嫂子们也对我很好,我觉得我可能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才会让我此生遇到这么好的家人。太多太多了,就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浇灌着我的心田,滋润,生长,发芽……
关于静默。我也很喜欢这个词,可能小时候“沉默是金”印在脑里太深了,我一般是比较安静的。静默,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宁静,不发出声音。静默的习惯好处体现在哪里呢?刚刚开始懂安静的道理是:“我们只有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告诉我们,要多听,多看,少说。”说白了就是要管住嘴。管住嘴有什么好处呢?还记得在山林里面预防火灾的图片吗?小小的火也能叫大大的森林烧起来!——这个比喻的要点“舌头就是火。”舌头代表我们的说话能力。我们的言谈就像火一样,能够造成很大的伤害。“生死都在舌头的权下。”当然,我们不会只因为担心说话有可能伤害别人,就完全不说话。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担心火可能会造成损害,而不使用火一样。重点是要小心控制。要是控制得好,我们可以用火煮饭、取暖、照明。同样,我们控制舌头,就能好好运用说话的能力!我们不管是用嘴巴说话,还是打手语,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奇妙的沟通能力是恩赐!是礼物。这份礼物应该用来鼓励别人,而不是打击别人!
关于求真。和假相对,求真不仅是对做事上求真务实,对他人真诚,也包括对自己真诚,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能面对真相,接受真相。很多人会在真和假中徘徊,希望知道真相,又怕知道真相,更怕真相太残酷了接受不了,如果懦弱一点,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可能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关于坦诚。坦诚是人人都喜爱的品质。做一个内心坦荡真诚的人真是太棒了!遇到坦诚的人真是太幸运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要养成坦诚这个好习惯,坦诚意味着会坦诚沟通而不是逃避问题。长期关系里,让人最舒服的长期关系里,让人舒服的方法是:坦诚表达自己。例如:“我需要你帮助我**,我无法**。”、“我做**有点累,你可以跟我一起**吗?”、“我害怕/担心**,你可以告诉我**吗?” 对方做了让你不高兴的事,尽量不要收在心里让对方猜。小事大方说,大事谨慎说。敢说,是高价值的体现。
游戏,意味着让人感觉轻松、好玩和有趣。小孩子最喜欢游戏了,只要一说玩个游戏就会两眼放光,很多早期教育就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乐此不疲。其实大人也喜欢游戏,大人一听说游戏也会变得兴奋,在成年人世界里的严肃紧绷的状态在游戏中也会得到释放。游戏并不仅仅局限在电子游戏,升级打怪当中,所有好玩儿的都可以把它当作游戏,不好玩儿的也可以把它当作游戏,也许我们还会想到新的点子。在把握度的过程中,学会游戏的喜欢可以让我们幽默一点,风趣一点,丰富一点。
关于宽恕。我要怎么来展开这个问题呢?突然想到在念高中的时候看到一本杂志,上面有一篇关于孙俪的文章,时间过去很久了,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已忘得差不多了,但里面孙俪有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因为爱比恨容易。”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宽恕吧。宽恕是原谅的更高一级,彼时年少的我经历尚浅,不知宽恕为何物,只是浅浅地理解为不计较,大度一点吧。我们为什么要去原谅恶意伤害我们的人呢?我后来想了想,大概是为了深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人不是自己,无愧欠所以能安然入睡。
关于慈悲。说到慈悲,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菩萨,慈指给予众生安乐;悲指拔除众生的痛苦,这境界太高了,肉体凡胎的我们,如何慈悲呢?与同情不可同日而语,我还是太年轻,经历太浅,谈慈悲尚且为时过早,不过还是期望年岁大一点的时候能够境界高一点,更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关于社群。我理解的社群就是,我们不是与人隔绝,与世隔绝的,是人就会有社会属性,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是我们链接别人,就是别人链接我们。这让我想起上周读《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里面的联机思想,再往前就是老子《道德经》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这里,我尚且先不说与积累的关系吧,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融入集体,发挥的力量就更大,集思广益总好过一个人苦思冥想吧。当然,链接什么样的社群就得看个人取向了,毫无疑问,这种选择也是双向的。
爱有八种习惯,倒推回去,无论我们走向哪里,别忘了我们养成这八种习惯是出于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3235/2b20b53afc46af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