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圈的那些事儿读书

泡在地产圈的那些事儿(4/雪上加霜)

2016-08-28  本文已影响81人  创智研究院

公司由辉煌走向颓废是一种必然,是迟早的事,因为这个国有企业没有一点眼光和理想,没有一点策略和战术,没有一点人才和管理,有的是僵化,有的是秃废,有的是人际关系的混乱和复杂,而我的专业在这里就是多余的了,所以我只好跳槽,去了外资地产策划代理公司。

在外资公司,我的专业真正的得到了升华。外资企业的体制、机制和文化,对于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对一个善于学习和追求进步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的环境。虽然外企里面也有类似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帮结派,但完全没有国有企业那么严重,毕竟外资企业以效益为第一位的。另外,外企的企业文化很成熟,不像我后来到民营企业,几乎谈不上企业文化。民企也是以效益为第一位,但他们太过讲求自己的效益,而不在乎企业的边际效益和文化,这是局限他们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大多是狼性文化。我一向认为,一些知名品牌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企业文化是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言归正传。到外企策划代理公司里,我是做高级经理,相当于民营企业的总监吧,负责的部门,相当于一个分公司,手下直接管理的有10来个人,间接管理的就有100来号人,包括销售人员和广告、策划、调研、服务的人员,从策略、计划、拓展、策划、调研、广告、推广到销售策划、销售管理、开发商沟通、客户服务等全部要协调、要处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可谓日夜忙碌,明显地感觉到挑战和压力,但成绩也是明显的,连续的奔波、出差、征战,也带来了不少的收获,这些收获包括专业的和物质的,当然,自己认为专业的收获十分重要。

这里要说到一个对我来说具有深刻教训也很有意义的事。就是我进公司不久,前任高级经理刚辞职不久,他出去创业开代理公司了,老总把前任的团队和刚接下来不久的一个项目交给我了,我既兴奋,又浑身是劲,一心一意要做好,给老总争光。

项目在附近的一个中小城市,是不大不小的一个中型规模的楼盘,没有什么明显优势,也没有什么明显劣势,但已被我们在定位上拔高了。在代理公司做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验,没办法,你不这样,谁给你代理呀,当时竞争不亚于现在,代理公司多如牛毛。开发商对项目预期价格明显高于周边楼盘不少,我们也这样认为的,应该高于周边楼盘。虽然我们牵强附会地找了本项目的几个价值点及所谓的独特卖点,但实际上不足以支撑那样的价格。

当时,我按照一般项目的操作程序,有条不紊地操作,先是现场,含项目周边和售楼处的包装,销售人员的招聘培训,案场制度的建立,客户的接待流程,蓄水期的广告推广计划,软文和广告的铺垫,销售道具的策划准备,开盘活动准备,价格的试水,价格的制定,资金回笼计划,周边楼盘的密集调研,周边目标客户的密集开发等等,一切如期顺利展开。当时案场经理和大部分销售人员已经早早招聘到位。

案场经理是前任招聘派过去的,后来的问题主要出自这个人。

我一段时间里一直奔波于本市与那个中小城市之间,因为我还有其他项目要开拓、管理,不能全部时间泡在一个地方,主要的事务还是委托给案场经理来负责。

很快就要到开盘时间了,案场经理把一份价目表册(一房一价)递给我,说是开发商定的,其实后来知道,是他与开发商的营销部经理合伙搞的,当然估计也报给他们老总看过并认可过,我一看就知道,价格明显高于市场预期。我的反应和行动没有“出奇”,而依然是“守正”。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开发商营销部经理或他们老总,我先找每位销售员个别谈话,摸索他们接待客户时客户的心理预期以及试水阶段的反馈情况。

还有4-5天就要开盘了,我分析下来,价格超出客户预期很多,另外,根据销控原则,价格制定的偏向度及系数处理都有问题,没有导向性,而且也故意弄得非常复杂。

我决定要找开发商的营销部经理谈谈这个事情。谁知他一口咬定这个价格没有问题,而且确认他们老总已经看了,批准了,还叫我不要担心,说什么开发商都有信心,你们代理公司更要有信心之类的。再说当时处于战前状态,面对一些销售人员对于可能的开盘价格的质疑,也不能完全站在销售员一边,怕一变(要求降价)会动摇军心,只好硬挺,说没问题,也说要有信心,可心里有个疙瘩,当时就把重点放在战前动员上,白天夜晚都开会,开了不少会,主要是要一个不漏地约请客户准时来到现场。

现在看来,当时开会也没有抓到重点上,没有考虑更多,主要是没有做好全盘把控。

开盘了,我进外资公司后的第一个作品上市了,我要做得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证明老总选我的眼光。

可我错了,结果糟透了。

开盘当天,推出110多套,也来了差不多100组客户,可仅订了不足10套,依稀记得是8-9套吧。主要是价格问题,当然也有其他问题。不仅如此,因客多购少的缘故,售楼处的秩序,特别是销控秩序也没有实现战前动员会布置的那样理想,有点乱,可是,上午乱,而下午却是,除了案场人员,几乎没有客户的影子了。

我的压力陡增,一下子跌入从事房地产营销职业生涯以来的深谷。

第二天,我们老总就亲自赶到了售楼现场,我说,我有负老总您的厚望,开盘砸了!说这些的时候,我很难受,更是无地自容,泪水往肚子里吞的同时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身上全部揽上。我请求老总给我任何处罚。

老总没有直接的批评,问了问情况,就给我安慰。直到今天我还感激他,出现那样糟糕的情况,他不仅没有破口大骂、拍桌子瞪眼睛,反倒安慰我,说处罚的事情,以后再说,眼下要好好总结,做好重振旗鼓的策略和方案。

可是,祸不单行,雪来又加霜。

当时我用了两天两夜加班加点做出来、第三天就准备交上的一份《项目营销策略调整计划及促销方案》,还没有等到打印出来,更坏的消息已经传来,开发商以开盘没有达到预期销售目标为由,决定撤销我们的代理权,另行选择策划代理公司。

在撤离战场的几天中,一切都明朗了。

所有的硬件设备、办公用品都已经打包完备,剩下的人就不能打包了,有的销售员开始陆续以各种借口提出辞职了,虽然我一直声明,所有人员只要愿意,我们仍然不变薪金待遇并做好补偿后,会由公司安排到其他项目工作;当时正好公司有附近2个项目不久即将入驻进场。但大部分人员还是辞职了,当然,案场经理是第一个提出辞职,然后就不见他人影了。不过,除了销售秘书外,还是有2个销售员愿意跟着我们干的。这时,我才想起,当时个别交流时,这几个人也是反映问题、质疑和建言最多的人。这些都是好员工,我当然要重视他们。事实也证明,他们在以后的操盘和销售职业生涯发展中也确实发挥了用武之地,纷纷成为公司的骨干。

在最后跟开发商告别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关于这个项目最新进展的一些线索了。开发商营销部经理边上多了2个陌生人,似乎形影不离似的。过几天,就有人告诉我了,开发商营销部经理,不知他那时结婚了没有,也可能是他有女朋友吧,利用女朋友的名义与我们的案场经理(据说给的干股)一起成立了一家代理公司,对开发商老总称是外面的可靠代理公司,介绍来代理他自己公司的楼盘。

案场经理继续做案场经理,只是脱胎换骨,多了所谓的秘而不宣的“股东”身份了。

再后来听说,做二期的时候,他们也被撤了,案场经理又跳槽了,后来也没听说他混出什么名堂来。至于开发商那个营销部经理,因为在那家集团公司里打通了“脉络”,得到了不少好处,住别墅,买豪车。这些年也没有注意,要是没有“进去”的话,他应该还是活得很滋润的吧。

不过,我在做下面的项目前,还是把这次的挫折经历好好地总结了一下:

l没有遵从“全盘把握和控制”的原则,就匆忙接手了这个盘子。所以现在,我的原则是,一般接手一个新盘子,不了解、不熟悉的关系,我一概不允许充斥团队里;最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好组织架构和最好的、合适的人选,让一切流程和过程在自己手里能够得到全局性控制,这样就可以“享独权,负全责”。

l对于销售前蓄水期和开盘强销期的工作要做细做好,从客户、流程、信息、人员、推售、价格、促销、渠道、决策、汇报、准备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万无一失,不打无准备之仗。

l要做好价格决策、销控决策和销售控制。

l做好规矩,包括团队精神原则、规范和制度、激励和处罚,要做好销售人员管理和流程管理,善于沟通交流。

l发扬团队精神,发挥每个销售人员的优势和积极性,发挥各个岗位的职能作用,做到团结、互助与合作,发挥团队作用。

l做代理商,除了要做好业绩以外,还要做好与开发商的沟通交流,包括直接找开发商老总汇报、探讨和商量。当然,包括双方要做好各等级别人员的对接工作,而从操盘的实效来说,这种等级最好不要超过2个,基本上来看,开发商董事长对接乙方董事长,开发商营销负责人对接乙方操盘手,就这样两个管道对接,呈现扁平化管理,就可以了。

我们见过很多层次的对接,结果,层次多了,人员也多了,情况就复杂了,无谓的事情就多着去了,效率必然低下。

所有的总结,都是归结到那句真理:守正出奇,运用自如,才能制胜。所以,后来以至现在,我不仅在专业上精益求精,不断有创新成果,有房地产营销创新的系列实战系统,而且在“出奇”的招数运用上,也能丰富多彩,得心应手。这都是以痛苦的代价换来的。

还好,感谢老总的信任,也有公司的知名度与资源,也加上自己的努力,后来我所操作的几十个项目,每一个都是很顺利,有的是相当成功的,越做心态越好,把握得也越好,可谓滴水不漏,游刃有余。虽然没有成为暴发户,但通过实战和心态的不断调整,自己对于金钱和对于做事的态度,自己认为,已经有了一种比较成熟的认识和理解。在物质化色彩浓厚的环境中,自己仍然能够有一种坦然、淡然与自然的心境。

下一篇:馅饼与陷阱。现在我们知道,前进的路上往往会有一些坑,聪明人会绕过去,而糊涂人不看一看就跳进去,把陷阱当馅饼,结果饼没吃到,倒是呛了几口水,才知道回头上岸,不过这样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