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主播的表述更加生动?
有些主播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节目内容很好但是我自己讲述起来没有那么生动,没有那么吸引人呢?
以我的经验,是因为稿件没有口语化。
大家都知道,书面语和口语有很大的不同,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相对生动灵活,富于变化。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如果在录音的时候,用书面语录制,就会让听众觉得不够自然。所以,在稿件创作的过程中呢,尽量多的使用口语化词汇。
给大家具一个有名的例子:
美国有一部经典的话剧,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曾经被介绍到中国,当时由北京人艺来演出,剧本的翻译则是英若诚(英达的父亲),剧中有个名词:police station,一般看到的时候就会翻译成,警察局。但“警察局”这个词我们在口语中极少使用,为了使得它更口语话,英若诚在《推销员之死》的中文译本中,就将“警察局”翻成了另一个词“派出所”,怎么样,一下子使得它更像一部体现北京市井生活的作品了吧?能感受到这样的不同吗?朋友们?
所以,我们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声音传播的特质,把一些文字稿件当中的表述进行转化:比如,像“不知何故”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说的更直白一点“不知什么原因”;书面语中出现的单音节词“但、虽、已”等,在口语里通常都改用双音节词“但是、虽然、已经”等等。
这些都是我经常遇到的情况,但在实际中,还有更多的书面语需要口语化转化,主播朋友们可以逐字逐句的去改一篇书面稿,会有更深的体会。
修改口语化词汇只是第一步,要想使文稿更自然呢,你还有几项工作要做。
第一,使用短句。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读到一些长句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精雕细琢,辞藻华丽,读起来很能凸显作者的写作功底。但是,音频表达,完全不同,使用长句会让听众听起来很累。我们常说,音频节目,你的声音往往在听众耳边一闪而过,如果这一刻不能抓住它,让他去想你刚刚说的什么意思,听众就很容易因为听不懂而跳出,那这就是主播的失败。
从内容上说,我们要深入浅出,那从表达上来讲呢,我们需要使用短句形式,降低听众的理解门槛。
第二、不要绕弯子。
声音传播的特质适合直截了当,说话绕弯,就会造成理解困难,因为听觉过程是线性的,听过去就过去了,不能像书面文字那样方便的回顾和预览。所以在录制节目过程中,不妨直接点名主旨,不用特意绕圈子来显示文采。举个例子,什么叫绕弯子啊。
降低识别成本:因为看和听的区别,有些词语,听的话,还需要大脑翻译一下才能明白,所以,我们要减少这样的识别成本,比如说:幻灯片设计师,我们不如改成PPT设计师,。是不是大多数听友更能理解?
第三,增强对象感。
我们播讲有声书的时候,就是要想象你的对面坐了一些听众,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亲人,朋友,爱人,也可以是纯粹想象出来的、你不认识的人。你是在和他们交流,很亲密地交流。交流内容就是写好的文字稿。只是,你把文字「讲」给他们听,同时你还在观察他们——哪里笑了,哪里皱眉头了,哪里烦了需要加快速度,哪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所以,我们就要特意加强对象感,就像现在,我不知道喜马拉雅主播朋友们,你们到底在哪里,但是我就设想你们就坐在我的对面,就在听我在这吧啦吧啦的说话。
好,以上这些,是我们在录制有声书的时候,需要去做的书面文字口语转化的工作。这些方法,会让我们的演播变得更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