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教你怎么用25万在上海,把72平的房子装出1厨2卫4室8厅
设计部落:shejibuluo
还记的第一部房事连续剧《蜗居》吗
开播的2009年也是个地王年
如今北上广深的房价依然在被刷新
房事依然是压在平民百姓心口的巨石
无论你是刚刚迈入职场的小白
还是资历颇深的老司机
只要你在城市
买房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于是建筑设计师 张海翱
结合建筑、机械、科技和互联网四方面
开始探索城市住居新的可能性
△ 设计师 张海翱
说到设计师 张海翱
就得提他曾经的杰作
15万爆改北京二环20平老房子
一言不合,变身120平的现代化住宅
△ 百变智居1.0:北京二环的爆改
20万一改上海破败阁楼
让35平的下小破空间
变身4层楼9居室的现代化居所
△ 上海 垂园
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寻找极小住宅的——另一种可能
1
- 理想 VS 现实 -
英国的一家公司
Ten Fold Engineering
开发出了以集装箱为载体的
模块化房屋
△ Ten Fold Engineering 模块化房屋
可以说是给我一块平地
我还你一栋别墅的绝佳样本
设计师们提供的这种全新住房形式
不仅灵活多变,省时环保,还很酷!
△ △ Ten Fold Engineering 模块化房屋
可集装箱做的房子
真的就这么简洁方便多变万能吗?
在上海郊区,有这么一所怪房子
4个破旧的集装箱
两两堆叠、拼接在一起
上下两层加起来也就72平米
外围铁皮碱化显得破烂不堪也就算了
走进内部才发现不仅墙体漏风
且因墙板薄,不能良好隔热挡寒
冬天在室内也要穿着羽绒服
夏天就是一个干蒸场
无上下水管道无法取水
自然也就无卫生间
一层36平的空间要容纳十余人办公
二层生活空间极为危险
设计师面临的改造任务
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艰难
2
- 造房子 = 搭积木 -
这四个集装箱是一个80后的家
也是他创业公司的所在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这里每月租金也就4500块钱
△ 4个集装箱组合
设计师将原先的4个集装箱
统一升级改造
在工厂完成箱体后
吊装到现场直接进行拼装
△ 造房子=搭积木
设计师用工厂标准化生产
完美践行了“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
重新组织了4个箱体
像搭积木一般重新建造了这房子
△ 现场拼装施工
改造完成后
原本72平米有限的家
则变身为可成倍增长的空间
脑洞大开的设计师把这4个集装箱
打造成了变形金刚式的房子
做出了1厨2卫4室8厅
还能满足20人同时办公
△ 未来可能性
这里是家、也是办公室
还能当成派对场地来使用
△ 建筑轴测图
△ 建筑剖切图
真的只有72平吗?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3
- 变形金刚式的房子 -
集装箱进行错位设置后
一层和二层
便分别多出了一部分室外空间
这里是屋主和太太的家
也是他们创业公司的所在地
作为家,首先必须满足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基本生活
于是,一层进门右手边的位置
是两口子的厨房
△ 厨房
一层进门处的厨房
简易的边桌拉开后
吃早饭喝下午茶都不是问题
沿着厨房一直往前走是客厅
△ 客厅后可向外翻开的墙板
天气好的时候
客厅背后的墙板可以打开
不仅能扩展使用区域
还能促进空气流通
△ 翻板打开空间
人若是坐到室外去
翻折上去的墙板还在头顶遮阳
△ 翻折板面也可形成遮阳
原本36平米的一层
瞬间扩大9平米的感觉不要太良好
△ 客厅上方,一层二层间可开合楼板
就算是坐在室内
客厅上方一层和二层中间的楼板
也是可开合的设计
△ 从二层拍可开合楼板
需要的时候打开便呈现6米高的客厅
△ 从左到右:餐厅/工作区,客厅
客厅的移动电视墙后
则是白天的工作区,晚上的餐厅
电视墙后的柜体
完美隐藏了冰箱和电磁炉
△ 客厅和工作区/餐厅之间的隔断墙,也是电视墙
工作区若是不够用
尽情延伸
△ 可拉伸的工位
别说是桌体可以延伸了
就连空间都可以向外扩展
△ 可延伸至屋外的工作区
空间最初的设想
就是会议室边上的一个抽屉
设计师灵机一动
便想到了火柴盒的方式来解决空间问题
△ 火柴盒般的打开方式
不用的时候尽量节省空间
需要的时候向外借力
△ 推拉打开的空间
工作区尽头的柜体
也是隐藏的床铺所在
四面窗帘一遮挡,电视墙一拉上
便是个独立的卧室空间
水吧、干湿分离的公共卫生间
也在一层得到了实现
△ 二层卧室
二层的区域相对比较隐私
作为夫妇二人的卧室再合适不过了
△ 可翻折的柜体床
可翻折的柜体床晚上是栖身之所
白天收起来的空间
还能当做屋主的办公室呢
二层的榻榻米空间装有投影仪
白天可当成会议室
晚上则可以是儿童房、客房
可升降桌的存在,让这里也充满多变性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
或者加班太晚
多人居模式的开启
就能把一层、二层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
有人说,好的住宅设计
应该是具有基本可能性
和未来改造的可能性
把更多的可能性留给使用者
就是空间设计最关键
也是最重要的使命
4
- 向自然的开放性 -
日本民居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不管室内空间多么狭小
建筑物向自然(庭院)的开放性
原先的集装箱外围有很多乔木
设计师通过合理控制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努力保留场地的树木
形成建筑与自然相生的特点
不管是向外翻开的墙板
还是可推拉的办公空间
连同集装箱大面积的双层玻璃使用
都让自然和建筑之间的过渡显得不那么生硬
屋外的露台和二层的檐廊
这种非常直接的过渡方式
将人居和外界自然
融为一体
结合芦苇设计了围绕建筑的连廊
光影斑驳间,泄下一片美好
据说,这4个集装箱刚刚改造好
正主还没搬进去呢
就被某品牌看中
要花100万买下来做展厅
其实啊,整体改造费用也就花了25万
整个箱体,还可以整体搬迁
集装箱改造
只是未来人居的一种可能
设计师们通过预制工业技术等手段
来解决年轻一代生存、生活压力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初心
值得我们尊敬和珍视
本案主创设计师:
张海翱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及理论博士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国际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唐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硕士、复旦大学EMBA
国家十二五课题子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
设计师:张海翱、唐敏、鲍荣卉、冯未墨
设计单位: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曼图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改造费用:拆旧3.5万,硬装16万,软装3万,室外景观2万,共计24.5万。
本案由设计师授权发布,转载、联系设计师请后台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