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三要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来源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使用以下方式,我们可能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件。“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感受。“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难过。”
3)指责别人。“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你没有把饭吃完,我感到很难过。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快乐长大。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用批评提出要求,人们常常的反应是申辩或者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较可能作出积极的响应。
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上,我们第一反应可能说他们是懒虫。如果换种方式,“宝贝,衣服放在沙发上看起来家里很乱,麻烦你把它放到衣柜里,好吗?”如果我们没有听从意见,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换来的可能是他的无动于衷。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对于妇人,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往往和无私奉献连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指责,她们会更倾向忽视个人的需要。
丈夫和妻子,妻子可能不会说“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相反,她的话听起来也许像辩词:“你知道我一天都没有歇过了,我打扫了家里所有的卫生,洗了堆积一个星期的衣服,准备了午餐和晚饭,还出去买了菜,你可以不可以......?”“不!”她的请求没被接受,反被拒绝了。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每个人的成长分三个阶段:
1)我们始终相信自己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开心,我们自己会感受到不安,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2)我们为了迎合他们所作出的代价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我们再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3)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意愿、感受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相关,但不是我们感受到起因。感受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