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让我们来谈谈信仰
前两天看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讲到人工智能,讲到人的生命会不断延长,讲到对死亡的定义。
看完之后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脑中不停涌出对“信仰”这个词的思索:
为什么需要有信仰?
信仰为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没有信仰我会怎样?
我一直认为信仰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不应该轻易拿出来讨论,更不应该去游说别人拥有信仰甚至让他们皈依自己的信仰。
我也一直认为信仰和宗教是两码事:有信仰的人不一定信教,信教的人也不一定真的有信仰。
所以今天我只想谈一谈信仰对我自身的影响和我自己在拥有信仰后发生的改变。
使命
有信仰之前,我经常遇到浑浑噩噩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有信仰之后,我意识到每一个人生来都带着属于自己的使命,有意思的是,没有人告诉你你的使命是什么。于是你的人生变成了一场充满惊喜的游戏,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然后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自己的使命。
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在想办法弄明白自己使命是什么,有些人则可能在有限的一生里实现了多项使命。这个游戏最刺激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哪种情况,所以你只能不停地努力。
信仰让我在混沌的世界中隐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仿佛黑暗中的一缕微光,指引我不断向前。
因果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几乎所有宗教都有类似的观点。因为我是个学佛之人,所以我用“因果”这个佛家术语来描述这个法则。
有信仰之前,我看到很多犯下恶劣罪行的人逍遥法外,我也看到很多心地善良的人生活在贫苦之中,这让我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所谓的公平存在。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怀疑让我经常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公正,那我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哪怕做了坏事也可以逃避惩罚呢?
有信仰之后,我眼中的世界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有很多犯下恶劣罪行的人逍遥法外,仍然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生活在贫苦之中。但是,我看待这些现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果循环让我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许这个世界的公正与平衡我无法用肉眼看到,但我的内心必须有一把善恶的标尺,不断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违公正,让我对人性充满敬畏。
相信因果,让我不再短视。由于相信每件事都会有相应的报应,我做事之前总是会认真地考虑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不想因为一时的快活或贪欲而让未来的自己后悔,信仰让我有了这种自律。
缘分
佛家思想认为,人生中的每一次际遇都不是偶然,所以才有了之前很流行的段子:“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种非偶然性,被佛家术语称为“缘分”。
缘分有不同的维度。我们和一些人有缘,和一些人无缘;和一些人是善缘,和一些人是孽缘。这些际遇是人生无法避免的经历。
缘分的存在也意味着这些际遇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某些东西,正如每个人都生来带着某种使命一样,每一段际遇都拥有某种意义。
有信仰之前,我经常对自己的际遇感到不知所措:当我遇到一个好人时,我常常不懂珍惜,认为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人;而当我遇到一个坏人时,我又常常不懂反抗,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遇到坏人。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没有再遇到更好的人,却一次又一次遇到了更坏的人。
有信仰之后,我对待每一次际遇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学会珍惜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好人,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什么是善良、包容与爱;我也开始去反抗我遇到的每一个坏人,因为他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维护正义。
每一次际遇都成就了我的一段自我成长,这也是信仰带给我的礼物。
修行
说到自我成长,就不能不提修行。
佛家相信众生皆苦,没有一个人能逃脱这无边的苦海。那么最好的活法,就是用冷静的眼光审视面前的苦难,然后让这苦难变成自己的修行。
有信仰之前,我总是在遇到苦难和挫折时自怨自艾,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要发生在我身上?” 我总是希望找到远离苦难的方法(哪怕这样的方法意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却发现一切只会让苦难更重,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苦难面前变得软弱无力。
有信仰之后,我意识到如果我无法改变自己经受苦难的命运,至少我可以改变自己看待和对待苦难的方式。于是我慢慢学会不卑不亢地直面我经历的每一次苦难,并把它们当成我人生的修行。
这时候,我发现苦难似乎不再是苦难,而是上天为了让我变得更强大而赐予我的挑战。每次顺利迎接挑战之后,我都又获得了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这就是我的修行。
独处
你应该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每一张配图里都是一个孤独的人。
孤独是一件坏事吗?不一定。比如我们之前发的《比尔·盖茨、爱因斯坦和莫扎特的思维秘诀是什么?》这篇文章里就提到独处可以让人获得灵感。
作为学佛之人,如果一定要给自己分一个宗派的话,我认为我大概属于“禅宗”。这是一个讲究通过静坐冥想获得顿悟的佛家宗派,据说乔布斯也属于此派。禅宗的“禅”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字,左边的示字旁“礻”代表了这个字与神灵和宗教有关,而右边的“单”字不仅定义了这个字的发音,更定义了这个字含义:在独处中才能获得禅思。
有信仰之前,我常常感到孤独,我也一直认为孤独是极其痛苦的。如果有哪一个周末或者节日我必须独处,我就会觉得苦闷难耐,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有信仰之后,我仍然会感到孤独,但我常常觉得孤独是件好事,我也越来越珍惜和自己独处的时间。现在当我必须独处时,我不再会感到空虚,而是会利用独处的时间去散散步、看看书甚至发发呆。因为只有独处时我才有时间仔细聆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等待灵感迸发的瞬间。
学会独处,享受独处,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包容
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不同宗教不过是通往同一所房子的不同大门而已。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拥有信仰是目的,宗教只是拥有信仰的不同形式罢了。
但我也看到不同宗教间因为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理解甚至仇视,这样的宗教差异也让人类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
然而,人与人的不理解又仅仅是存在于宗教范畴呢?任何差异都可以产生误会和排斥。
佛家主张众生平等,性别、年龄、种族、阶级、文化等等一切的差异都是表面的“色相”,都是“空”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灵魂,我们需要穿过表象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去寻找彼此的共性。
有信仰之前,我看待人和物往往带有偏见,所有和我不同的东西我都会本能地抵触,有机会甚至会打压一下。
有信仰之后,偏见仍然存在,但我逐渐学会去理解别人跟我的差异,能包容最好,如果不能包容,我也尽量不去打压,而是选择退一步给这个差异留下它应有的空间。
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尽量去包容,信仰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以上是我对信仰这件事的一些感悟,你可能会觉得我的观点有些可笑甚至荒谬。这没有关系。就像我说的,信仰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每个人遇见信仰的时机也各不相同。我只希望大家可以更快乐地度过人生,不管用什么方式。
下面再推荐一些启发了我对信仰的探索而且相对简单易懂的书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禅者的初心》
《正见:佛陀的证悟》
《了凡四训》
以上四本中我觉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书,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书。如果你没时间四本全读的话,我建议你至少读一下这一本。
最后再送大家两首歌。我一直很喜欢听齐豫唱的佛经,下面这两首不管是歌词还是音乐都是我的最爱,每次听都有新感悟:
祝大家2017年幸福安康!
我们猜你还喜欢看:
《创业性冷淡》
《从乔布斯到你和我,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痛苦的成长期阵痛……》
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体验免费BP点评服务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发邮件到fintechque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