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帮你在职场中获得竞争力
室友阿星的公司年会是正月初十,我记得那天他回来后雄心壮志,斗志昂扬的和我说,新的一年我要完成**的目标,我要突破自己,我一定可以的。我看着他,心想你们公司是搞传销的吗?但是,老朋友既然这么有激情,有干劲,咱不能泼冷水呀,我说,我相信你,新的一年加油!没出三天,就打回原形了。下班回来后,一直抱着个手机,晚上吃饭前,打游戏,吃饭的时候,看视频,吃完饭,继续打游戏,打游戏累了,就刷朋友圈,从头刷到尾的那种,然后接着看视频,打游戏,至少过凌晨12点,一两点是常态,手机里设了6个闹钟。昨天办了个健身卡,说要从有个好身体开始,没想到,9点多回来,又拿手机在那玩。
再来看职场上常见的现象,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然后登陆邮箱,微信,QQ等所有即时通讯软件。写文案的时候,微信、qq的消息时刻留意着,以确保不会遗漏重要的消息,时不时的再互动一下。邮件来了,会放下重要的商业报告,先回复了再说。临近下班文案和商业报告下没完成,只有匆匆应付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5315802/530cec57c35d613a.jpg)
以上这些作者卡尔·纽波特称之为浮浅工作,就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这么看来,长久地做浮浅工作会让我们,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静下心来深入的思考,整体忙碌于没有多大价值的事情。
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另外,还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 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卡尔·纽波特称,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受益于深度工作。
智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街上随处可见低头族,职场上想要摆脱浮浅工作的状态,进入深入工作中,要怎么做呢?深度工作的好处有什么呢?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列举了三种在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职业:
一是高级技术工人
二是超级明星
三是资本所有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某一细分领域,深耕其中,掌握它的核心技能,未来我们就可以在职场中胜出。
卡尔·纽波特认为有两项核心能力是关键。
1.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掌握这两项核心能力的关键在于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想要从浮浅工作的状态转为深度工作,显然是不会那么容易的。
一是因为,长时间的浮浅工作,大脑已经习惯这种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起来。
二是因为,浮浅工作的干扰有很大比例是网络带来的,现在是离了网络就活不下去的时代,难道要断网吗?
三是因为,最小阻力原则告诉我们,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啥意思呢?假如写文案的时候,有微信消息,会放下文案,第一时间回复微信消息,因为回复消息比写文案简单的多。
具体要怎么才能做到深度工作呢?
卡尔·纽波在书中列出了4大准则供我们参考
准则一:工作要深入
要做到这个准则,有6种策略可以帮助到我们。
首先,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四种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模式,分别是:
禁欲主义哲学:就是在工作中切断和外界的一切练习,这种模式只适合极少数人。
双峰哲学:就是把时间分成深度工作时间和浮浅工作时间。比如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他给自己建了一座塔楼,在进行研究和创作的时候,会在这里度过,这个时候,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的,因为要保持高度的专注,所以这个时间是深度工作时间。而其他时间里,他会在心理诊所看病,会到大学里讲课等,很忙碌,这个时间里是处理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所以是他的浮浅工作时间。这种模式适合搞研究、创作且没有办法和外界切断一切联系的人。
节奏哲学:就是把目标创造成一种工作节奏,将其转化为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书中举例说,刚升级奶爸的查普尔,一边要全职工作,一边还要完成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于是他定下规定,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一直到7点半,是写论文的时间,这段时间没有干扰,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前一年才能完成一个章节的论文,在采用这种节奏模式后,每天都能完成4-5页,一个章节只需2-3周就可以做到。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常规职场工作的人。
新闻记者哲学: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是,哪里有新闻,就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报道,突发性很大,工作强度也大,练就了他们可以随时切换到专注工作的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切换到深度工作的方法。这种模式非常难做到,不适合刚接触深度工作的新手。
其次,习惯化
作者说: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养成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
这里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2. 工作开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3.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接着,要有大手笔
JK·罗琳在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的时候,为了能不受任何干扰,高度专注地创作,在一家五星级酒店订了每天1000美元的总统套房。
作者说,这些大手笔的举动可以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占据心理有限的地位。
另外,不要独自工作
偶然的团队协作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深度工作。
还有,像经商一样执行
简单说起来就是:去哪里很重要,怎么去更重要。重在执行。
最后,要劳逸结合,让大脑得到休息
作者认为: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以及在晚间安逸的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那么重要。
准则二:拥抱无聊
这个准则主要是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具体做法是:不要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在固定时间里深度工作;有成果的冥想等。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这个准则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从多种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网络工具,帮助我们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与注意力。
具体做法是:
1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因为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当我们把时间用在高影响力的活动上,带来的回报就会越多。
2戒掉社交媒体
猛一看好像很难,其实你只要问自己两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以微博为例,先坚持一周不登录,然后问自己:这周没有用微博的时间里,我的生活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如果不用微博有人会在意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NO,就可以卸载了,如果是YES,就可以继续使用。
3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不妨用看书,会友,运动等方式来代替网络
准则四:摒弃浮浅
就是计划好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时间,不要做不能带来价值的浮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