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票房凭什么能卖到30亿?
不用怀疑,《我不是药神》点映评分高达9.6分,周日点映上座率甚至达到36%,两日点映票房累积突破5000万,是国产影片点映综合成绩中的最佳之一。所有的数字都指向一个字:爆。
可以发现,《我不是药神》有两个指数提升很恐怖:
一个是猫眼想看指数的日增。前两天这部影片的想看指数仅仅不到9万,而昨日一天想看指数拉升了1.8万人,这可能是有统计以来单日增幅比例最大的一次。
另一个是指数是影片的观影群众画像比例,男女观众的占比更趋于合理。影片评分为9.5分,并没有出现一头沉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男女观众能够形成相互促进和共同观影的良好氛围。
而站在院线影城排片的角度来看,本周末除目前上映的《动物世界》和《超人总动员2》之外,其他影片和新片均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不是药神》有望拿下今年国产电影开画最高的市场占有率,接近一半以上的银幕都将放映这部口碑佳作。
让我想起无锡陆勇案,从印度代购仿制药品治疗癌症患者,后来被警方抓捕,在得到使用者广泛声讨和舆论声中最终得以释放,一时间网上还流传了一句经典的话就是“治病的真药怎么卖?”
陆勇帮助了很多白血病患者获取高性价比的印度仿制药。推动了国家将国外药品“格列卫”等纳入医保范围的速度。
《我不是药神》题材主要揭露药品贩子的病痛和利益之间的抗争,也反映出我国医疗市场的短板,这是超现实的一部片子,而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而言,抗癌药品决定了他们的生死时速,抗癌药品的价格左右了他们生存希望的大小。《我不是药神》反映的是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高药价”问题。这类题材,在当下市场是最为缺失的,因为它充满禁忌。
故事主要围绕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展开。程勇,一个不学无术、与前妻离婚又交不起房租的商贩,在结识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同样患病的打工仔彭浩,以及女儿患病的钢管舞女郎刘思慧和刘牧师后,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前半程诙谐幽默,后半程感人肺腑。影片完成了一次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强力回归,讲述了一个中国银幕上少见的故事。”
在这条路的起点,程勇只是想赚更多的钱,所以他前往印度努力拿下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中国代理权。这种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品,国内卖价近4万元,而药效一般的印度仿制版却只要几千块,进价更是只有500元。巨大的商机让程勇走上了走私并贩卖“假药”的道路。
道路总有分叉口,在经历生死离别后,曾经只为追逐利益的程勇开始跳出自己,影片的故事也开始朝向另一个维度进行伸展。
好看与否似乎无法框定《我不是药神》,毕竟这部取材于现实事件的影片并不为取悦观众。
这部影片还给我留下了一个思考:在生命面前,专利与山寨就如此的泾渭分明吗?能够治病救人的山寨药就一定是错的吗?在《药神》里,导演通过病患之口,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