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 Erased -影评
与其说这是篇影评,倒不如说只是有感而发的随笔而已。写这些话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利益,甚至也许还会有被举报的风险。但我还是写下了它,祈祷着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类事件。
忘记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是在多久之前了。过了Final之后觉得自己虚虚的,总想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不希望这个周末虚度。打开手机是好几百条的公众号推送,恰巧映入眼帘的是一篇名为“我从同性恋矫正所逃了出来”的文章。
每次看到类似这种主题的文章都会心头一震。我本人开始关注性取向平权的问题还是在几年之前。身边出现了一些类似情况的朋友,我才逐渐大量从网络上获取有关这类事件的新闻、报道、大大小小的事件若干。在这之前,性取向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只有一圈朦朦胧胧的轮廓。在我看来与我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因为对于朋友的关心和在乎而被放大和拉近。而得知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已经看过不少有关这类主题的作品了。
心中仍抱有一丝期待地在网上搜索,并找到了这部电影的资源。我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走进了故事。
故事男主角Jared生于一个充斥着宗教信仰气息的家庭。父亲是当地颇有声望的牧师,每次在教堂中作布告时,母亲都无条件地和Jared一同坐在下面为他撑场面。一家人彼此相互关爱的温馨场面却在Jared向其出柜之后戛然而止。笃信宗教信仰的牧师父亲绝不会容许自己的儿子做出背叛上帝的事情,因此他叫来另外两位牧师,一同站在宗教的立场上来审判Jared。
违背上帝,我和你妈妈,我们没办法让你再住在这里。
就这样,Jared不得不屈服于爸爸和妈妈做出的决定:送他去同性恋矫正所。
在最开始,Jared坚信也希望自己可以作出改变。他遵守那里一切规章制度,并认真完成诡异的任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看清这个地方的本质。打着宗教的旗号,给人洗脑,使其与父母反目成仇,失去做人的尊严,接受所谓”上帝“的制裁。他目睹一名男生在被迫用打棒球的方式训练“男子气概”时受伤惨重,引起家长的不满,直接将孩子接走。他目睹一名女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大声念出自己之前所犯过的“背叛上帝的罪行”,并被迫讲出所有几乎不堪入耳的细节。他目睹一个高高壮壮的男孩被迫在所有人面前坐上“说谎椅”,侮辱他的父亲。他拒绝之后,便受到严峻的惩罚:他趴在椅子上,父母、兄弟姐妹轮流用《圣经》在所有人面前抽打他。
亲眼见到这些之后,Jared开始怀疑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的意义,开始对自己能否改变而做出怀疑。而与此同时,他的妈妈由于看到了所用教材上错字连篇的荒谬之处也开始怀疑矫正所的真实性。
电影大部分时间其实更像是一个回忆录。在Jared思考自己的“品德检讨”该如何下笔时,穿插进去了自己和一些男孩之间发生的flashback。也正是这些flashback的种种事情串联在一起,使Jared发现了自己对于男性具有的性冲动,敢于确定并面对了自己的性取向。
电影最后Jared被母亲及时接出,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而他的母亲为了Jared也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和伴侣。尽管电影最后以美好收尾,父亲读了Jared写的文章,最终还是接纳了他;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依旧不尽人意。
历经近百年来看,同性恋平权这条路走得坚定又坎坷。从最早20世纪初人们使用电击,甚至以捣毁额前叶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使人们受尽折磨,其残忍程度堪比德国纳粹日本731部队。直至近代,即使很多发达国家逐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同性恋平权运动,在很多国家也通过了法律,但仍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受宗教影响深厚的区域依然无法获得平等的待遇,遭人谩骂与唾弃。甚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千千万万的同性恋矫正所仍在正常运营 殊不知多少生命被送去接受身心上的迫害!
很多人认为拥有这样的性取向便是不正常,是违背自然规律,是背离道德伦理,本该遭受到这般痛苦。可他们何曾想过,你让那些本是无辜的生灵遭受那般惨无人道的迫害,难不成就是不背弃道德伦理了?你把活生生的人逼到自杀了断,你就不该去向上帝状告自己的罪行了?实属荒谬。
同性恋平权之路注定走得艰难又漫长,定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走到终点。大家一同在路上,你可以不鼓励,也可以不作评价,甚至于仅是静观其变。但切莫因一己私心致使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