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情这门课,千万别挂科》有感
艾玛喜爱巴黎,但她只是看到她繁华的表面,而没有真正以自己艰辛的劳动,融入到巴黎伟大的创造中。她所有的浪漫,到建立在夏尔的收入上,这种愿望与劳动的分离,是她无法真正拥有这个不断打开的新世界,她只能画出一个虚幻的梦,在梦中与罗尔多夫、与莱昂“浪漫”相遇。他的身体已经离开了传统女性生活的藩篱,但心灵并没有找到现代女性的独立之路。《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物质生活建立在夏尔的收入之上;因为一个传统的女性,没有无法独立生活,嫁人是唯一的选择,但却没有另外更多的权利:比如挑剔对方是恋爱的对象,必须达到精神的共鸣。所以是她生活上不得不屈服于传统,如果包法利夫人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没有经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那么她的价值观是传统的,不逾矩的,是默默忍受和接受的,那么生活可能是顺遂的。
但她不肯闭上眼睛,关上耳朵,所以想要的精神生活又依赖于另两个男人的存在展开,最后他们离开,包法利夫人精神生活则不复存在,是因为这种存在不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是想象,没有了想象的主体,一切便化为虚有。
这就是梁永安教授所写的,艾玛喜欢巴黎的消费性,不是她自己艰辛创造的,同样她不明白的是,巴黎之美,核心不在于消费性,而在于他的生产性,聚集了文明的最新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人类创新。
这也似乎解释了当代大城市的魅力所在,在当今社会,消费的商品和享受的生活在大小城市的体验感相差无几,但为什么年轻人更多的选择是大城市,因为在这里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新的技术和尝试更多的发生在这里。
如果一个年轻人,接受了新的世界观,而不得不再过“循规蹈矩”的生活,对她或他来说,将是一种折磨。就像年轻人不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背后,否定的不是父母或传统,更多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认为这是自己重要的事。而年轻人完全承担责任后,背后也承担着风险,是愿意被人捆住手脚背着前行,还是一个人负重前行,只是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