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读书会读书读书精品文苑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初读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49人  无花豆
冯友兰  图片来自网络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出生,1990年11月26日去世,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并不厚,但想研读透,对于我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先说说我在阅读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大量文言文

在本书中,大量引用了中国从先秦直到清代的哲学经典著作,而这些著作又都是文言,对于文言基础不好的读者来说是一大困难。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作者观点的表达,但读者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引用。

二、哲学术语

这是一部普及哲学著作,虽然没有涉及大量的哲学术语,但还是出现了一部分。比如有我们常见的“形上学”“超道德价值”“共相”等。这些哲学术语对于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来说,对阅读的理解会有一定影响。

三、个人文化底蕴

虽然《中国哲学简史》是哲学著作,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相互渗透几千年,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可以说也是在阅读中国文化史吧。

在阅读过程中,我主要遇到的是这三方面的障碍。因此本书我也就只读了一些皮毛,现在就自己所领略的一些皮毛,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百家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了解,无非中学历史课上老师所讲。中学课程是普及教育,历史老师对诸子百家的讲解也仅限于课本知识,没有深入也没有拓展。通过阅读本书,我重新认识了诸子百家,比如对墨家、名家、阴阳家的认识。

(一)墨家

《墨攻》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记忆中的墨家代表观点是“兼爱”“非攻”,反对不正义战争。为什么“兼爱”,“兼爱”具体又指什么。

“兼爱”即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中学时学到这一概念的时候,用现在的话来说,墨家真是太博爱了。可是,墨家主张的“兼爱”其实也是有功利因素的,这种功利因素来自于墨家的社会背景。

“在周代,天子、诸侯、封建主都有他们的军事专家。当时军队的骨干,由世袭的武士组成。随着周代后期封建制度的解体,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佣他们就为谁服务,以此为生。这种人被成为‘游侠’。”(《中国哲学简史》)。墨家及其门徒出身于“游侠”。“游侠”出身的墨家是一群武士,他们反对不正义战争,但愿意参加自卫战争。“兼爱”的目的也是为了爱自己,在墨家的观点中,爱别人实际上是一种保险和投资,是会得到偿还的。换句话说,对他人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他人对自己好。

在墨家严重很多人眼光又是狭窄的,他们并不理解这种长期投资。为了让其他人也相信“兼爱“这一学说,墨家又引进了宗教的、政治的制裁。尤其是在宗家这一块儿的运用。天帝是爱人的,天帝是让大家都爱人,如果不爱人,就会得到鬼神的惩罚。墨子证明了鬼神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实行“兼爱”。

为了达到自己的核心目的而杜撰天地鬼神,可见墨子并不高明,但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及阶级又可见他的高明之处。

(二)名家

“白马非马”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第一次听说名家,但是名家中的一些典故不是第一次听说。譬如“白马非马”这一典故,大家听了这故事是否感觉挺荒谬。如果用逻辑学中的内涵来区别,好像又是这样的。用逻辑学来讲,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他们的内涵分别是动物、颜色、颜色加动物,所以“白马非马”

名家其实就是一些诡辩家,他们在字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区别各种不同的“名”。

(三)阴阳家

相信阴阳家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就是民间所说的“方士”。方士的前身是贵族家的术数专家,术数本身又是以迷信为基础的。虽说是迷信,但术数也是想用一种方式或者说一种理论系统来解释自然。因此,术数也看做是科学的起源,它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

方士,俗话说就是看风水的。既然看风水,那么阴阳家自然涉及到“五行”学说。

《楚汉传奇》秦始皇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五行”对应“五德”,阴阳家认为五行是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的,而且与四季的顺序是一样的。他们甚至认为朝代的顺序也与“五行”相关,于是这里又解释了为什么秦朝尚黑色,汉朝尚红色。《吕氏春秋》有记载,秦朝代替了周朝,他们以为周朝是火德,根据相生相克,那么秦朝自然是水德了,水德其色尚黑。

二、各“家”都根据时代的变迁而生出不同的分支

各家各派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修正或者说改良前代的学说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这里只以儒家为例。

儒家分为理想主义派与现实主义派,后期的新儒家又分为理学和心学。


王守仁  图片来自网络

儒家理想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都是具有善的因素,只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让这些善发挥出来。儒家现实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因此人性必须加以教养。但两者都是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

新儒家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心学的代表人物是王守仁。二者主要区别是自然规律是不是人心创制的。

当然儒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根据统治者的需要,创立了与传统儒家不一样的新理论,以便适用于统治。

三、中国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提高精神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书中有介绍,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精神境界。而哲学就属于为道的范畴。

通读本书,能够深深体会到中国哲人们为提高精神境界,不断努力的过程。他们不断地去寻找一个能够使我们精神能够安放的地方。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诞生了百家。又因为大一统的出现,需要一种思想来使所有中国人安宁。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这句话最合适不过了。无论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为此,先贤们做了几千年的努力。而这句话出现在书中,不仅总结了哲学的意义,又抛出了一个新的哲学问题。这是值得读者们深思并且不断探寻的一个问题。我们说多少话,做多少努力,最后,一切都由历史与时间来证明和见证。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