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话与画现代瓷器艺术

这个秋天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饶晗

因为喜欢鱼,我意会庄子于濠梁之上,几不知我乐还是鱼乐?

因为喜欢鱼,我读南宋王幼学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因为喜欢鱼,我游曳在古今名家画的鱼里,会其笔墨味其精神,或相濡以沫或相忘于江湖。

因为喜欢鱼,我夺人所爱,将《关兰2013釉下五彩作品集》据为己有,在关老师的鱼里感受其雍容、自由、生机与清净。

多年来,我一直在神会老师,总是对着这唯一的画册,磨墨理纸,灯火悠然中,心摹手追,扶起毛笔,老师便俨然在侧。

直到今年六月我才拜会老师,至此,短短的四个月,时间的量上极小,时间的质上极重,重到我亲身体验了那句古谚: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老师幼承庭训,得隔山居氏花鸟精髓。后负笈台湾师大美术系,师从黄君璧、林玉山等先生。老师的父亲是关保民,“漠阳二关”指的就是关山月和关保民这对同宗弟兄。那一回,阔别多年后,在故乡,关山月画梅花,关保民画牡丹,两种不同季的花同时绽放在素纸上。太先生略作沉吟,题句:“相逢空负几翻风,缘隔参商恨靡穷。谷雨我来君已去,小寒君至我途中。”谷雨时候牡丹开了,梅花却谢了。小寒的时候梅花开了,牡丹还在路途上。喝着同样的阳江水,署着同样的漠阳关某,却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

瓷谷大师工作坊,关老师的花鸟鱼虫在瓷器上浑融闲雅,他们君子一般站在那里等您。“岁寒三友”耐霜雪的坚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节节向上”的虚心,“姹紫嫣红”的富贵,如此等等,“下笔成珍,挥毫可范”。这里的生命洋溢着历尽人事种种后的豁达从容,这里的色彩浸润着真诚的感激和悲悯。其实,关老师的花鸟画都是人物画,在她笔下花能解语,叶能说话,蝶会顾盼,鱼能哦吟……

是的,见关瓷如见故人。一叹,啊!终是遇见了你,形色天成,宛如新装,秋水伊人;二摸,不自觉地摩挲把玩,感其冷暖,品其晶莹,精神的包浆历久弥新;三问,老师,您这颜色是国外带来的吗?您这鱼鳞是雕刻的吗?您这石榴怎么比真的还真?…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关兰老师在瓷泥上纵横捭阖,运笔如风。经意至极,似不经意,选好胚、使好彩 、控好窑。泥彩一体,经过1380度高温浴火涅槃,成就关瓷的温润如玉、彩透如虹。

呵呵!关兰老师开始示范了。“画鱼?你就只记得鱼,还早呢!你老老实实从梅花入手,我要你体会什么是圆。”说着,老师摆开十来个颜料碟子、一大把笔,还有自制的“刮刀”、“擦子”、 “矬子”……三隔笔洗盛满清水放在左前方,几块碎布叠好放在右下方……“不可以懒,一支笔只能点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呢要两个碟子,每一笔上去都要先蘸淡色笔尖再蘸浓色……”我偷偷“咔擦”一张,发给女儿,女儿惊呼:“关奶奶又要开始做菜了!”

关老师在菊花瓣上轻轻地敷上一层釉,然后在釉上次第挥上几笔暖色:“看好了,这样才厚重!独门秘籍!”我说:“不是关门弟子,不要告诉他。”老师呵呵地笑着,鼻子上的瓷灰闪闪有光。

丁老师是关老师的先生,他说关老师是灰姑娘。丁老师笑着,秋水一样纯净,温柔的脸上照见年轻的模样。他希望关瓷就用“灰姑娘“注册走向世界,关老师抬起头,说声:“不要啦—!”“啦”字延长了两拍,是充满了少女心的正宗港台腔。

下雨了,关老师的工作室跟着沥沥啦啦,老师微信给我一首《漏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漏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有老丁。可以调金茶,阅圣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叹曰:漏得还好!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说的就是我的老师关兰。“梅花就这样直接一笔下去,圆圆的一瓣一瓣,不要揉,不要裹锋……”  

哈哈!老师突然抡起手在我的手上“啪啪”两下:“让你揉,让你裹锋!”太阳明晃晃的,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笑眯眯地敲打她年近半百的学生,天地间充满了甜香,这个秋天入脑入心。

这个秋天,老师,您的花儿从不凋零。她们铺天盖地地在瓷器上怒放,从春到冬,一应俱全。生命是如此的蓬勃庄严,吉祥花语,年寿人丰。

这个秋天,老师,您笔下的果实是如此的丰盈,这是收获的时刻,咧开嘴笑着的石榴,晶莹的葡萄、垂蜜的桃子、还有出入梦境的小红果点缀着漫长的一生。

这个秋天,老师,您的鸟儿掠过了蓝天,您的鱼儿游过了碧水。而我的余生,将随着您的鱼儿在漉滨瓷彩里进进出出,借假修真。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饶晗,欢迎转发朋友圈或收藏。转载请联系本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