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小故事(17)走访见闻

2020-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五三追梦人美玲

     

小院里的芍药

        因脱贫攻坚工作,再一次和校长们入队摸底,一路行,一路感慨,新农村建设,总有一处惊艳了我们的眼。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乡村五月,宁静的只有风在呼啸,夹杂着杨絮柳絮的风,一点儿也不温柔,满地的飞絮,似曾春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满眼都是青翠,玉米已成行,仿佛已经看见秋日金灿灿的丰收。房前屋后,前榆后柳,或是槐花飘香,松柏挺立,桃树谢了春红,青杏儿已有指甲盖儿大,圆溜溜的招摇在枝头,梨树拍着绿叶,海棠呢,发红的枝叶正在风中起舞…各种样儿的家门口,总给你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几棵果树,几行菜苗,茄子,辣椒,豇豆,西红柿,垄沟里溜几行绿油油的小白菜,韭菜,菠菜,茼蒿,萝卜儿,一样样的躲你眼球。自给自足,随吃随采,全是绿色健康天然的,这样的农家生活真的羡煞我也。“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青天白日里,门口留守的都是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一边将采摘的小菜拣择,一边围在一起拉家常,他家的一把小菜,你家的几捧青豆角,一顿便宜饭分分钟搞定。近来还有未开学的大学生,留守家中 ,学习家务两不误,也为忙碌的父母分担了不少。整体来看,村委会的气派,居民住宅楼的高端大气,小康点的青瓦白墙,村村户户整齐的院落,粉刷一新的白墙彩绘,街门前花草点缀,果木成林,整齐划一的新农村给人视觉上亲切且舒适的感觉,美丽乡村称得上货真价实,环境美是和谐农村一大亮点。

整洁美观的小康点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悲哀。当我们走访建档立卡户时,很多家庭贫困的现状让人思忖,有些是单亲家庭,母亲跑了或父亲出事的,各有各的悲痛和缺失。有些是组合家庭,但其中也有曲折和辛酸。还有因病致贫家庭,以及那些祖祖辈辈没扶起来的困难户。究其原因,我认为脱贫还在于个人,“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助农”等惠农政策实施以来,照理说,农民生活应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家庭的贫富,却真的是与个人的勤劳有关。有些家庭,虽然是土院子,砖头地,从门外看,的确不够美,但走进去瞧瞧,即使朴素的贫瘠,但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砖头地都拖洗的露着砖头的本色,没有乱堆乱放的杂物,陈设是简陋了点,但整洁的一丝不苟。布衣躬耕,本来就是与土地打交道,但,这些爱干净的农人硬是用素洁活出了高雅的样子。走访下来,对比发现这样的家庭,往往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都不赖,而且有礼貌很懂事。比如,五3班李辉同学的家里,虽有住宅楼,但农忙时节都在老家里住。我们到门口,看到的是破旧的土坯房,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都在家里,老爷爷倚在门口,一听是老师来走访,连声喊儿子,刚种地回来的李辉爸爸,掸掸衣服上的灰尘,热情的邀我们进屋,屋里整洁的让我惊讶,老奶奶也很客气,我们将明白卡政策都讲清楚,一家人感谢的话不绝于耳,热情的让我们喝茶。两个孩子,姐姐上高中,弟弟则是中心校,学习都不错,习惯也好。这样的家庭,我相信,脱贫只是时间段的问题,精神上他们早已是村里的富人。这样的家庭还有,屋里屋外收拾的井井有条,家长客气有礼,让人不禁侧目。

怒放的小草莓

      也有悲哀于不识字的苦衷的人家。西柳小康点一户里,我们从养殖场找回留守的老奶奶,儿子外出打工,照顾单亲家庭孙儿的重担落在她身上,宣传完政策时让她签字,老人家苦笑着说自己是睁眼瞎,说着说着就泪眼婆娑,苦于没文化的她们,在信息时代更是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无论怎样,学习知识是农村娃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只有读书,发奋的读书,才能跳出农门拥有更多的机会。

    我们常告诫学生“勤能补拙”,其实在农村,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地劳作者,勤能致富更说的开。贫困户中懒汉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我们常开展的慈善救助活动中,不乏有这样那样等吃靠政府的人。面对救助,习以为常,自己有手有脚,却只会打牌晒太阳扣手机,这样的贫困户则需要精神帮扶。所以,现在从上到下再次提倡的劳动教育,不失为教育中及时的补给。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有了这些基本技能和生存能力,以后也绝不会给社会添乱。

    几天的走访,因为有老教师“活地图”的带领,找起来并不难。但最揪心的是那些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孙子的家庭,父母要么分奔离西,要么外出务工,大字不识的爷爷奶奶,一问三不知,明白卡是什么?两免一补是什么?都不晓得,只是一个劲儿的说困难,好些的还对党和政府感恩,更多的是诉苦,说着说着还一把鼻子一把泪……除了同情,我们只能一遍遍宣传政策。无奈的这类家庭,其实从根源上的缺失开始,就成了孤岛。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花甲之年还要背负照顾儿孙的重负,苦心之下,回头望望,莫不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寒门出孝子,溺爱出败子,上行下效,从这些家庭的贫困无奈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然,从政府的精准扶贫到一户一策的帮扶,相信美丽乡村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崭新的,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从底子上成为真正的脱贫者!这应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